□金钱河
作者地址:郧阳区政府办公室
虽说“少年男子哪个不多情,妙龄女子哪个不怀春”,但是大观园中的帅哥靓妹们好像个个中了情花剧毒似的,一个个为情不顾一切,一个个为爱困惑一生。这场景,似飞蛾扑火不惜身,似鲸鱼冲滩不回头,比《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小龙女更加痛苦。
她们当中,有为情自刎的烈女子司棋、尤三姐,有为情病死的痴女子晴雯、林黛玉,有为情守寡一生的贞女子李纨、史湘云,有为情青灯古佛的出家女子妙玉、贾惜春,有为情被折磨致死的弱女子香菱、尤二姐,有“枉自温柔和顺”的花袭人,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薛宝钗……
他们当中,也有自杀殉情的柳湘莲、潘又安,也有为情困死的秦钟、贾瑞,更有为情出家的奇男子贾宝玉。特别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更是古今第一对情种,一个为一片落花能写出凄美哀婉的《葬花吟》,一个为自己喜欢的女孩逝去写出了缠绵悱恻的《芙蓉女儿诔》,真是字字珠玑,行行泪水。
大观园中人多情,红楼女儿多薄命。这些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们如此痴情、如此悲惨的结局,无不让人叹息。这不禁让人想起两句古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由此,我想起一段佛陀的爱情故事。佛陀阿难出家前,在道上遇见一奇女子,从此爱慕难分。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这一女子。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一女子?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大观园中少男少女们无拘无束地生活在一起,由相知到相爱,纯情如水,情比佛陀。他们情深意浓不顾一切,“只羡鸳鸯不羡仙”。
佛说:世间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世间最苦求不得,动情愈深,动情愈切,所求不得则会伤害越大。大观园中的情真意切,一旦接触到残酷现实,一旦受到礼法道德约束,便大打折扣,有了许多求不得,便有了许多无法遏制欲得的冲动与所欲不得的痛苦。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相见、相知、相爱与相爱不得,就构成了情殇的悲剧。大观园中的无拘无束与大观园外的礼法森严,大观园中理想王国的丰满与大观园外严酷现实的骨感,反差很大,距离太远,让这些未经风吹雨打的少男少女们显然没有心理准备。面对这些困境,宝玉遁入空门,以求解脱。比起其他人不珍惜生命、胡乱殉情的结局,算是好了许多。
红楼儿女们的情殇,总给我们太多的思考。问世间情为何物?世间若无情牵挂,一生富贵又如何?倘若红楼之中无故事,大观园中没有情话,岂不如尼姑庵中的奇花异草,枉过一春又一春?人生若为情所困,一生痴情又何苦?似这般凄凉结局,再美丽的故事又有何用?
如今,在没有情感羁绊的自由社会中,情归心中圣洁理想的爱情?抑或走向庸俗现实的爱情?佛陀说:一切随缘,一切都不要执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