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究竟哪天才是小年?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时间:2018-02-08 09:32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李德甫 阎勇 报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很多人忙着过小年。对于小年这一说法,许多十堰人常常认为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都是小年,都应该大办一场。实际上,腊月二十四才是十堰本地人正式的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忙于祭灶神,十分隆重,因此才把这天看成和小年一样重要。十堰地区流传下来许多过小年的习俗。

志书中的小年

《房县志》卷十一《风俗》记:“二十三日,祀灶神,俗云是日灶神上天曹奏事。主妇洁釜燃灯,以胶牙饧糯米糍、豆糖团等献供,曰‘庶几甘言’也。又以盘盛黑豆、寸草,以为灶神秣马具。祭毕,合家罗拜,送之糖饧,分给小儿。开筵簇坐,谓之‘过小年’。自是箫鼓爆竹连宵,直至除夕,谓之‘闹年’。”由《房县志》可看出,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情景,似大年除夕。

《房县民歌·情歌》也有“腊月二十三,家家过小年,嘱告灶王上青天,保佑郎回还”的记载。

祭灶神

“祭司命爷”,即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晚进行。《房县民歌·杀猪宰羊敬上神》的歌词写道:“堂屋的家神,厨屋的司命,灶公灶母灶子灶孙,保佑我全家太平。”还有情歌唱道:“跨到腊月二十三,司命老爷要上天。嘴里吃着打糖块,玉帝面前少谗言。”民歌民谣把腊月二十三唱成“过小年”,主要是祭灶神,祷告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人间事,多说点“甜言蜜语”。

旧时,腊月二十三天黑前,家家户户把灶前灶后清洗干净,烧旧灶神像,贴新灶神像,再贴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 :“下界保平安”。

祭灶神的重要活动在晚上举行。吃过晚饭,在灶头摆一个香炉、一对蜡烛、一刀黄表纸、八个灶饼、一盘灶糖等祭物。燃香、点烛、烧表、全家拜祭。有的人家烧灶马像,有的人家不烧灶马像,捉一只绿尾毛大红公鸡,刀碗放在灶门前的地上,杀鸡接血。烫鸡毛时在鸡头、鸡翅、鸡尾各留三根较长的鸡毛,口称“红公鸡,绿尾巴,灶王爷骑着上天哒”。祭祀完毕,全家吃灶饼、灶糖。

祭灶神的习俗从古延续至今。

打灶糖

打灶糖是在腊月二十二动手做的。房县灶糖以粮熬糖为主,分三种:一是糯米打糖,城里人多在糖果店里买用糯米做的打糖。二是红薯打糖,乡下人多用红薯熬成糖。三是包谷打糖,高山不出糯米、红薯,就用包谷熬制打糖。

打糖,即糖熬好后冷却变硬,吃时拿锤棒打碎而得名。用打糖加芝麻、花生等香料炒好,放到模子里定形,切成块,灶糖就做好了。

祭灶神爷,少不了打糖。希望灶神爷吃后嘴甜,嘴粘,让他上天后少说话,说好话。

做灶饼

在十堰,过小年这一天,山里人家灶膛里的火是不能熄灭的,家家户户除了煎炒烹炸,还要制作灶饼。灶饼是“照禀”的谐音,寓意请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照实禀告,因此,十堰山区有一条歇后语:灶王爷上天——照(灶)实禀(饼)告。

无论是穷人富人,家家都要做灶饼。穷苦人家更是用心制作,不敢马虎,他们用杀年猪时从猪大肠上精心剥下的花油,剁在肉馅里,包入灶饼,再用猪油在锅里微火慢烙,直至将灶饼煎得两面金黄。

富裕人家有专门制作灶饼的炭炉,制作的灶饼小巧精致,外焦里嫩,酥软可口。为了表达对上苍的感恩,还将蜜糖包在灶饼里,以期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甜美奉承和感激的话。因此,在十堰山区,富裕人家还流行一句歇后语: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这里隔山音不同,隔河风俗异,灶饼的制作多种多样。郧西县与陕西接壤,当地的灶饼多用发面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再用颜色精心描画出动物的耳鼻口等五官和皮肤,或在面饼抹上碎芝麻、葱花和咸盐芝麻油调配的酱汁,烤成咸鲜味的烤饼。

靠近河南的丹江口市(均州)将发面灶饼直接贴在铁锅上蒸熟,一面焦香一面软糯香甜,叫“锅贴”。

与重庆接壤的竹山、竹溪、房县则因地制宜,用玉米打成浆发酵后做成“浆粑灶饼”,味道香甜爽口,微酸怡人。

抱香椿树

十堰山区有过小年督促小孩抱香椿树的习俗,寓意孩子快快健康成长。

小孩抱树,长辈在一旁祷告:

“椿树长我也长, 我跟灶君到天上。

见了玉帝磕个头,保佑小儿快快长。”

山民们相信小年夜抱香椿树可使女儿高挑美丽,长大后成为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而抱过香椿树的男孩会长得高大孔武,健如泰山。

嫁娶不择期

十堰娶媳妇叫“接媳妇”,腊月二十四以后,接媳妇、嫁女儿可以不看期。民间传说,司命上天以后,人间这几天全是无神管的“黄道吉日”,接媳妇、嫁姑娘不用再看日期,俗称“赶乱婚”。

十堰地区,从小年到腊月二十九,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到处都可以听到锣鼓声、喇叭声、鞭炮声。新娘子坐的花轿常有对穿的,两位新娘子从轿中递出交换礼物,叫“交喜礼”,不论交换礼物贵贱,都代表互相祝贺。这几天小孩最忙活,四处跑着看接媳妇、捡鞭炮、抢喜糖。

不择期嫁娶成了不是年味的“忙年”、“闹年”。

打豆腐

十堰盛产黄豆,各县市都有打豆腐的民俗。尤其是过年,几乎家家都要打豆腐。时间选在腊月二十五前后,因为太早,豆腐会酸,不好吃,太晚忙不过来。

豆腐“出百菜”,可做豆油筋、豆腐块、冻豆腐、熏豆干、压豆干、千张皮、油炸豆腐果菜、懒豆腐等品种。房县人过年,家家必备炸“卷卷儿”。这卷卷儿的外包皮就是用皮状豆油筋,内包肉馅,过油炸酥。

祭祖

腊月二十六之后,除夕之前,家家都要上坟祭祖,表示与祖人一同过年。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记:“二十六日以后,具酒脯荐祖,团栾合食,谓之闹年。”“脯”即肉干、果脯类。“荐”即草垫子。“栾”即大树。

这段文字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六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带上酒菜到祖坟祭祖。祭祖时,在坟前大树下选一块地方,铺上草席之类,摆上酒菜、果品、供馍,礼拜后,家长祈祷先祖过年愉快。上坟人代表全家人给祖宗拜年、敬酒、共饮,以示阴阳团聚,怀念之情。

蒸供飨馍

十堰人喜欢在腊月二十六左右蒸馍馍。《房县民歌》曰:“二十六日家家忙,面盆端到大炉旁。剁油渣,拌面糖,劈柴架笼蒸供飨。”这首民歌把蒸馍馍的全过程都讲出来了。

为什么过年蒸馍馍不叫蒸馍馍,而叫“蒸供飨”?因为过年图个吉利。“蒸”与“真”谐音,“馍”与“磨”谐音,“磨”有“磨难”、“折磨”之意。旧时人们受的磨难太多,如果过年说“蒸馍馍”,容易听成“真磨磨”,有不吉利的感觉。但“做馍”二字可以说,因“做”与“咒”谐音,“做馍”就是“咒磨”或“咒魔”。

做供飨馍分大、中、小三等,各种10个。大供飨敬家神,从年三十一直供到正月十七早上。供飨馍蒸裂了叫“笑”,寓意一年人们笑开了花。中个头的供飨祭祖坟用,可以随祭随吃,意在请祖宗保佑免灾。小供飨敬土地爷,敬后收回。

所有的供飨馍,顶部都要点五点梅花红,以示“红梅迎春”、“春暖红火”。人们口中说的是“蒸供飨”,实际所蒸的馍馍花样众多。如做一些鱼形馍,以示“年年有余”;做成蛇形馍馍,叫蟠龙;做成鸡形馍馍,叫飞凤,取“龙凤呈祥”之意。

蒸馍馍还有一些忌语。如“和面”,不叫“和”,和有搅和之意,叫“发面”,“新年发面财”。

贴对子和门神

十堰人过年,普遍贴春联、门画。春联,房县人叫“对子”、“对联”,贴春联叫“贴对子”,这叫法来自古时上联、下联对应。门画,十堰人叫“门神”,来源于古时门画上的神像。

《宋史·蜀世家》记:“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板,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房县古时地处蜀、荆之地,贴春联应当说来源于彼。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