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过元宵节爱玩这些灯

时间:2018-03-01 10:31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李德甫 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认为“出了十五才算新年过完了”。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家团圆吃元宵,点灯笼,逛灯会,猜灯谜等,不少地方还会举行游街灯舞和大型祭祀活动,企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衣食丰足,平安健康。在十堰,正月十五这天,各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也会走上街头,十分热闹……

郧阳凤凰灯

凤凰灯是流传于郧阳区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于1988年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首篇,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独一无二的凤凰灯舞,沿袭“楚人崇凤”的遗风,集民间绘画、民间手工艺和民间乐曲于一体,浑然天成。

凤凰灯用竹篾扎骨架,用细布、彩纸裱糊剪巾,从头到尾长约8米,两翼展开宽约2米,表演时双翅能扇动,凤尾可翘动。舞蹈表演由男性青壮年5人执掌,其中一人掌凤头,一人掌凤身。另有4盏鲜花灯、一盏牡丹花灯、一盏太阳灯,由6人分别举着,立于表演场地四周;音乐伴奏古朴典雅,曲牌大都来自戏曲音乐和民间吹打乐。凤凰灯舞主要流传于郧阳区和张湾区、茅箭区,每年春节、元宵节在街头、宅前、场院演出,尤以正月十五、十六最盛。

房县火龙

在房县,正月十五玩火龙是元宵节的一种传统习俗。这是一种在鼓、锣、大号等乐器伴奏下,配合烟花的群体娱乐健身活动。相传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房县火龙每年正月十三出灯,正月十四至十六玩灯,是房县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民间文艺项目。

2009年,在房县舞动了千余年的火龙被列入十堰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郧西火龙灯舞

火龙灯舞,亦称龙灯大鼓,主要流行于郧阳区、郧西等地,其中以郧西上津的火龙灯舞最为有名,传承至今有数百年的历史,参加舞龙的队伍一般有上百人。

上津火龙灯会中的火龙灯舞,以火龙灯舞、狮子灯舞为主体,各类仪仗配饰多达56件。每一个仪仗配饰,都蕴涵着一个传统民间故事。上津火龙灯会一般从农历正月十二在杨泗庙开光开始,到正月十六在佛爷洞前结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则是真正的玩灯时间。玩灯期间,家家户户配制大烟硫、亮花子,专烧狮子和龙,形成烟花放射、人在火中跳、龙在火中舞的热闹场面。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壮大,以上津火龙灯舞表演为核心内容的祈福仪式,渐渐形成今天人们眼前内容丰富、制作精美、队伍庞大、灯火辉煌的上津火龙盛会。

蚌壳灯舞

蚌壳灯舞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1949年开始在郧阳区、郧西等地流传。

郧西县流传的蚌壳灯舞有群舞、双人舞、三人舞等形式,在六郎乡一带尤其盛行。几百年来,六郎乡一带的村民在逢年过节或举办祈祷求雨、婚嫁贺寿、喜庆丰收等活动时,都会跳蚌壳灯舞。

蚌壳灯舞蹈,一般不单独表演,在有其它舞种伴随的前提下才进行活动。如:玩龙灯时,往往配几只蚌壳跟随游动,更常见的是在跑旱船舞蹈中,有两只蚌壳相随。

故事情节以渔民寻鱼、捕鱼、被蚌壳夹住、退掉蚌壳、没捕着鱼为主线。这种民间戏剧有舞无歌,但在最精彩处吆喝“住家话”,然后吟四句诗,农村称为“赞四句子”。

水兽灯

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至今每逢春节、元宵节都要玩耍一种水兽灯。这种水兽灯,在汉民族的春节传统灯舞里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水兽灯的独特之处,不在它的玩耍技巧,而在于灯的造型:水兽头部有一只独角,口鼻如牛,不过嘴巴比牛嘴宽阔;身子、尾巴取麒麟形。传说水兽灯与武当山在古代发现的珍奇动物——独角兽有渊源。但为什么它不叫独角兽灯而叫水兽灯?相传是因为这种动物经常在水边出现,人们怀疑它不是陆地上的动物,而是水里的精怪。

玩船灯

玩船灯,又叫彩莲船、跑旱船,它是秦巴山区、汉水流域一带流行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

彩莲船表演历史悠久,据《太平广记》记载,早在唐代民间舞蹈中就有此种形式。玩彩船与划龙船一样,只是民众水上生活劳动的演习而已。因此,彩船和汉水流域人民结下不解之缘,春节闹花灯必有彩船。

表演时,挑选一位俊美姑娘,身着绸缎彩衣花裙,腰系绸带,跨坐船中。一男子头戴翻卷草帽,扮着撑船的艄公,手持篙杆划船。船舷两侧,四至六人帮船,还有人扮做大头娃娃和老媒婆,手持大蒲扇或旱烟袋,在船舷四周摇摆嬉戏,以滑稽动作逗趣取乐。另有帮船四人少女打扮,在船两边扭舞助阵。

彩船卧滩,是玩彩船的高潮部分。艄公大声喊叫:“船儿卧了滩呀。大家齐心干呀,闯过激流和险滩呀,胜利在眼前。”观众随声附和,喝彩叫好声不绝。

棒灯舞

棒灯舞,又称提棒灯,是流传在竹溪城关的一种传统舞蹈。棒灯舞融舞蹈与武术为一体,相传它的起源与坐镇武当山的主神真武神有关。

棒灯舞经过数代艺人的丰富完善,到清末年间,由郭氏艺人改编成固定套路而流传至今。棒灯舞是龙灯舞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提灯耍棒进行表演的同时,担负着护卫龙灯表演的任务。棒灯舞独立表演时,一般由8—20人组成,尤其是晚上灯内蜡烛齐明,另有一番情趣。

表演时的伴奏音乐是传统小调和吹打乐合奏,曲牌有“十绣”、“双探妹”、“摇橹”、“倒脱靴”等。其音乐特色是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

玄武灯舞

玄武灯舞是房县传统舞蹈,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2010年年底,玄武灯舞成功入选十堰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玄武灯舞开演时,一个大乌龟和一条长蛇在前边开路,沿途中,雄性的长蛇频频向雌性的乌龟求爱。时间一长,雌性乌龟被长蛇所引诱,答应了蛇的要求。蛇和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玄武,这一年必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街两巷的观灯人把手中的烟花尽情地朝玄武身上燃放,锣鼓点子也震天动地地敲打起来。

□小知识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这一天在西汉已受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期行为。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了。

自清朝起称为灯节

元宵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中,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为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代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问神。天上太一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举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形成了元宵燃放花灯的特色。

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在十堰地区较为常见。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