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做客

时间:2018-11-16 07:44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柯洵洵

今年清明节前后,远房的二表叔打来电话,热情邀请我们全家去他家做客。挂了电话,母亲哼着鼻子说:“去他家做客?他们自己穷得都没饭吃,准是去年死了牛,想向我们借钱呢!”父亲说:“毕竟是亲戚,况且二十多年不见了,还是准备准备,一起去。”

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去过二表叔家,记忆中他家两间满是烟熏的土坯房子坐落在半山腰,房前屋后全是荒草。那时二表叔二十岁上下,浑身衣服打满补丁,脸色蜡黄,经常大老远来我家蹭饭吃。据说后来为了躲避农业税和计划生育,二表叔就南下打工去了,直到前两年才回来,挣了不少钱,还开了养牛场,在远近大小算个名人了。可是好景不长,去年夏天传牛瘟,他家的牛几乎一夜之间全倒栏了,二表婶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三天三夜,眼睛都快哭瞎了。

一大早,父亲就提了一壶花生油、一盒纯牛奶和一箱土鸡蛋,塞进车后备箱准备出发。母亲说:“他家门口的路能通车吗?一人再带双雨鞋!”父亲一听赶忙回屋找雨鞋,母亲则拎着两桶纯净水朝车边走来,黑着脸朝我嚷道:“你就不知道搭把手,中午就让你喝他们那山沟沟里渗出来的泥浆子水。”我把水放到车上,母亲又拿了三个面包,说是路上先垫下肚子,免得中午吃不饱。

在车上塞满东西之后,我们就向二表叔家进发了。车子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没见二表叔家的踪影,我忍不住问父亲还要多久。父亲一边叫我不要着急,一边解释说:“你二表叔家在房县白鹤镇黄杨村,距房县县城约30公里,是十堰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行政村。前两年我去的时候,还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所以这次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听完父亲的话,母亲的脸黑得更厉害了,我也不作声,默默看着车窗外。过了房县县城,窗外的高楼、广告牌和行人就越来越少,水泥路面开始变窄,起起伏伏的高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映入眼帘。到了白鹤镇政府,父亲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前面的路可能弯急路窄。母亲和我下意识地正了正坐姿,把安全带又紧了紧。

又过了半个小时,车稳稳地停在一栋漂亮的小楼门口,一个中年男人笑眯眯地迎了出来。父亲对我说,快叫二表叔。我看着眼前这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穿着西装皮鞋的人,讷讷地叫了一声:“表叔好。”二表婶听到声音,放下手中正在洗的菜,拧紧自来水龙头,从厨房里赶出来,笑呵呵地对我说:“这么多年不见,都长成大小伙子了啊!”母亲从黑着的脸上挤出微笑来,说:“是啊,是啊,这么多年不见……”我感到气氛有点尴尬,岔开话题问:“弟弟妹妹都不在家?”二表叔说:“都在十堰上学呢!去年市里下来一个扶贫工作队,说什么 ‘雨露计划’,叫两个不争气的娃娃都去学技术了。”说话间,二表叔就让着请我们进屋,我去后备箱把油、牛奶和鸡蛋提了出来,父亲则把雨鞋和纯净水往车角落里使劲塞了塞,用纸箱遮住,然后把车牢牢锁了。

进屋之后我才发现,二表叔家的小楼三间两层,是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的,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楼上三间卧室,都挂着空调,一间是二表叔和二表婶的,剩余两间是给偶尔回家的表弟表妹留的。楼下是客厅、厨房和办公室,客厅中间挂着闭路电视,正播放中央七套的节目《致富经》。厨房里,二表婶正忙着做饭,香菇炖土鸡的香气直窜到客厅里来,引人流涎。办公室的窗架上陈列着十几本养牛的专业书,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台电脑。我好奇地问:“这里能上网?”二表叔说:“是呀,自从去年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村里的路、电、水都通了,网络也通了。要不然,车也开不进来,你们还要走好长一段泥巴路呢!”

不一会儿,二表婶便把满盘满碗的鸡鸭鱼肉端到桌上了,还有几碟小菜,十分丰盛。我笑着低声对母亲说:“老妈,看来比你做饭水平高哦!”母亲的脸渐渐由黑转红,嘀咕道:“你个臭小子。”二表叔端起酒杯,敬我父亲说:“哥,我在外漂泊半辈子,一事无成,赶上这两年党的政策好,回家盖了房子,养了几头牛,享享清福,感谢您过去对我的关照。”父亲感慨地说:“是呀,要感谢党啊!听说去年你家的牛遭了瘟,后来怎么样了?”母亲朝父亲瞪了瞪眼,生怕就此挑起借钱的话题。二表叔说:“哎,别提了,一夜之间死了十八头,一头一万多块呀,十几年的血汗钱全赔了。后来扶贫工作队来,推荐我参加养牛技术培训班,还帮我办了将近二十万的金融贷款,我就又在后山上重新建了牛栏,买了二十几头牛,现在都走上正轨了。”说完,二表叔狠狠地呷了一口酒,脸上洋溢着幸福。

吃完饭,我们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修建的自来水厂、水渠和河堤边散了会儿步,又参观了二表叔家新建的牛栏,启程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车走在水泥路上,两边的节能路灯照得周围如同白昼,耳边响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歌声,母亲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哼了起来:“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

(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