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习俗源于何时?

时间:2019-04-02 16: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清明(丰子恺绘)

清明扫墓,现代人一般神情肃穆地完成墓碑前焚烧纸钱、磕头敬香、跪拜洒酒、坟头挂“纸钱”等程序后,便游赏山水、酒食一番。那么,“先”何以值得“祭”、“祖”何以值得“念”、“碑”及“纸钱”缘于何时呢?

《礼记·檀弓下》曰:“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恒楹。”——丰碑,即以大木为碑,原是天子之制。而作为一方诸侯的鲁国国君是没资格享用的、诸侯大夫级的“三家”更没资格享受“恒楹”待遇。这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军阀不把天子放眼里的“礼乐崩坏”,也透露出周朝贵族死后就已于坟前立碑的信息。

石碑可能出现于汉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六“碑碣”条云:“墓前碑碣,未详所起……前汉碑甚少,后汉碑蔡邕、崔瑗之徒多为人立碑。”东汉大才女蔡文姬的老爸蔡邕曾言:“吾为人作碑多矣,惟郭有道无愧辞。”这说明,到了后汉,坟前立碑普及到平民阶层。

“纸钱”,也即“冥币”,无疑是清明扫墓最重要的道具之一,正如唐代诗人王建和张籍所言:“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坟头挂纸钱、墓前烧纸钱的习俗又肇始于何时?

《封氏闻见记》卷六“纸钱”条接着说:“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积钱为山,盛加雕节,舁以引柩。”封演还引用《史记·酷吏列传》:“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断定“纸钱源于汉代瘗钱”(陪葬的钱币)。后经宋明清历代文人转引,封演的“纸钱源头说”便成定论。而河南洛阳发掘的东周早期墓葬中出现的大量贝币,则说明钱币殉葬的习俗早在商周时代就有。

铸币替代贝币后,殉葬钱币在用真金白银及铜钱等的同时,模仿真币的冥币便开始出现,模拟真币的材料有泥陶、铜铁等。所以封演又说:“率易従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已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金钱,今纸钱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

按理说,“纸钱”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纸张的产生、纸币的流通。而东汉蔡伦发明的“蔡侯纸”是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据史书记载,作为极珍贵书写工具的纸张“飞入寻常百姓家”,应是400年后的南朝宋境内的事。于是,有传说纸钱源于东昏侯萧宝卷(南齐的第六个皇帝)的“剪纸为钱”,但正、野史均无记载,可信度极低,而考古发现的纸钱是公元550年左右。所以,纸钱出现的时间应该在公元500年前后,也就是南北朝中叶以后。由此推断,清明扫墓烧、挂纸钱的历史相对应晚一些。

众所周知,民俗以民众生活为基础。厚葬之风与封建社会“鬼神文化”流行有很大关系。厚葬对富裕的权贵阶层不是问题,平民百姓却害怕“因死害生”,不得不用模拟钱币的纸代替钱陪葬,这也许才是冥币产生的源头。到北宋,纸钱不仅在民间葬礼中普遍使用,就连皇家葬礼也使用纸钱。当然,从现代环保和安全角度讲,坟前焚烧纸钱的确污染环境、极易引发火灾,此法如今已不可取。但从当时看,用纸钱取代真金白银陪葬、祭祀,既缅怀了故去先人,又推动了物质文明进步,也算古人思想史上的一次跃进。(赵柒斤

(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