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十堰日报共成长征文|难忘相守18载

时间:2020-06-06 09:59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刘涛

喜闻《十堰日报》创刊70周岁生日,我作为忠实粉丝,为见证它的辉煌岁月而骄傲。蓦然回首,我与《十堰日报》从相识到相知、相守,已经18个年头了。这6570天,《十堰日报》伴我成长。汲取党报之精华,养成善思之特性,《十堰日报》见证了一名懵懂少年追求梦想的艰辛之路。

从“零起点”的街办通讯员到区融媒体中心牵头人,18年来,我始终与《十堰日报》相伴。

忘不了,与它偶遇。2003年,《十堰日报》编辑老师的一次授课,点燃了我对新闻写作的热爱之情。第一次在《十堰日报》刊发二百字的稿件,我兴奋了好几天。“这娃子悟性高,是块写新闻的料。”面对领导的鼓励,我每周工作之余都会琢磨写一些新闻稿。《十堰日报》的编辑老师对我也是厚爱有加,从素材抓取、写作技巧等方面对我认真指导,这更坚定了我写好新闻的初心。之后两年,我成了张湾区乡镇最高产的党报通讯员。

忘不了,与它坚守。2005年,我有幸调至张湾区委宣传部,从事新闻采写工作。从此,《十堰日报》成为我每天的精神食粮,十堰日报的编辑、记者成为我的老师、朋友。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我最充实、最难忘的时光。心怀对岗位的敬重、对新闻写作的热爱,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写好新闻。

初到宣传部,为尽快进入角色,我坚持每天采写,常常怀揣稿子赶到报社请教老师。前辈的指点帮助我打破惯性思维,潜移默化中我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新闻知识。特别是《十堰日报》人那种连续作战、求真务实的精神,《十堰日报》人那种开门办报、开放包容的格局,《十堰日报》人那种虚怀若谷、神定八方的心态,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新闻工作是辛苦的,但与《十堰日报》结缘是幸福的。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从纸质版到电子版,我有幸见证了《十堰日报》发展的几个重要时刻。可以说,这18年《十堰日报》让我对新闻工作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让我懂得了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一种情怀。18年来,县市区从事新闻宣传的同行换了一茬又一茬,单位的同事调走了一波又一波,而我依然坚守在基层采访一线,依然坚持每天阅读《十堰日报》,依然坚信新闻人永远年轻。

忘不了,与它交心。《十堰日报》经过70年的积淀、淬炼、雕琢、打磨,如今的它温婉清丽、形神兼具、澄净自然。《十堰日报》人热忱坚守、匠心独运,洞悉时政报道鲜明的传播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办报情怀,成为我指导同事采编新闻的标杆。18年来,《十堰日报》于我而言亦师亦友,它帮助我不断提高对新闻的理解,从消息、通讯采写到宣传策划、主题组织,从新闻报道、媒体通联到活动创意、借力共赢等方面,我都受益匪浅。感谢《十堰日报》关爱,年年给予我优秀特约记者鞭策,正是《十堰日报》的鼓励激发了我的上进之心。我多次获得新闻奖、省级党报模范通讯员、全省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十堰日报》助我成长。

在《十堰日报》70周岁生日之际,回想与它的“缘分”,发表的第一篇稿件、第一篇“千字稿”,获得的第一个新闻奖……我最引以自豪的初心、奋斗、坚守、成长,都在《十堰日报》留有“痕迹”。与《十堰日报》结缘,我心中充满感动、感谢、感恩。

如今,作为张湾区第一代融媒体人中的一员,我欣喜地看到年轻的同事正在成长,个个儿都成了《十堰日报》的“铁杆粉丝”,他们享受着字斟句酌撰写稿件的乐趣,享受着废寝忘食设计专版的幸福,享受着“大名”跃然要闻版头条的欣喜,享受着我筋疲力竭而又充实快乐的曾经!

昨天、今天、明天,无论世事怎么变迁,《十堰日报》永远是我的挚友。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