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个不眠夜

时间:2020-07-01 08:57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欧金华

熬夜,不是报人的专利,却是报人的家常便饭。一旦成为报人,就意味着与熬夜结缘,因为熬夜将是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6年12月17日,十堰日报编辑部又迎来一个不眠之夜。

要熬一夜,似乎是在1994年12月21日就被预订好的。这一天,宣告地市合并还不到两个月的新一届十堰市委,批复了市委宣传部 《关于理顺十堰日报社、郧阳日报社体制的报告》。市委明确指出:两报合并后保留两个刊号,出版发行两张报纸,一张为市委机关报 (即新的 《十堰日报》),一张为机关报子报。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市委机关报改为大报。

但由于种种原因,两报合并滞后。1995年5月16日,新的十堰日报社宣告诞生,同年7月1日,新的 《十堰日报》正式创刊。至1996年8月28日, 《十堰日报》由小报改大报的工作,才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即日,报社印发了给市委宣传部并市委 “关于将 《十堰日报》改为对开大报的报告”,明确提出 “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出版对开四版大报,每周出报纸6期”。时任市委副书记冯友仁在报告上签署意见: “积极做好准备,认真办好大报。”

为确保1997年1月1日正式出版 《十堰日报》对开四版大报,十堰日报编辑部决定从1996年12月18日开始试刊。派员到外地学习考察,联系订购电脑设备,抽调人员组建编辑部微机室等,方方面面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进展顺利。待设备安装到位、人员安排到位、流程细化到位之时,约定的试刊时间也如期而至。

1996年12月17日,入夜,编辑部灯火通明。经过编辑处理、送值班总编审阅后的新闻稿件,由总编室进行组版、画版样,然后提交给微机室输入,并按画好的版样拼版。一切似乎非常顺利,但万万没料到,在最后打印硫酸纸这个关键环节上,激光打印机给我们出了难题:只能出正字,无法出反字,而且屡试屡败。

于是,几位部室主任和我一起,分头向外打电话求助。电话打进了新华社,打进了湖北日报社,打进了曾经学习考察过的周边地市报社,但终因设备型号不同,都不能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就连当时的设备供应商也无能为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到了凌晨4点,在场的所有人,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心急如焚。就在这时,设备供应商忽然想起某家银行有一台同型号的激光打印机,让我们向这家银行求助。我们一边打电话联系,微机室的负责人肖莹也在不断摸索,当激光打印机吐出清晰反字硫酸纸那一刻,时间定格在凌晨5点。现场并没有出现欢呼雀跃的场面,只是大家悬着的心平静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一身的疲惫也似乎一扫而光。

这一夜,距今已过去整整24年,但在我的记忆中恍如昨夜。因为这一夜,实现了十堰报人多年的梦想——小报改大报。这在十堰日报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这一夜,首次由编辑部独立完成电脑输入、拼版、激光打印硫酸纸的全过程,从此以后印刷厂只负责晒版和印刷,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因为这一夜,画版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再也不用冒寒冬酷暑,每天在编辑部至印刷厂的路上来回奔波。因为这一夜,办公自动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对开大报正式出刊后不久,编辑部全体人员分三批到市科器公司接受电脑操作培训。培训一结束,便有三个部室率先购回电脑。之后又陆续添置,至2000年4月实现了采编人员人手一台电脑。

四开小报改对开大报,也如同之前的铅字排版改电脑排版、平版印刷改高速轮转印刷,以及之后的黑白报纸改彩色报纸一样,一步步推动着报社事业的快速发展。虽然这种发展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也绝对离不开一代代报人或三更半夜、或通宵达旦地相随相伴。我为24年前能够参与其中,并成为那一夜的熬夜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