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奠基石”

时间:2020-07-01 08:58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杨方勇

今年7月1日,是《十堰日报》创刊70周年。值此良机,真诚感念《十堰日报》真情相伴。

三十五年前,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今天已捧上“金饭碗”,为党工作到晚年。

追忆当下,难以忘怀是《十堰日报》的前身《郧阳报》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成为了我人生的“奠基石”、寻求理想工作的“牵手红娘”。

那是1985年,我离校毕业回家务农的第五个年头,一直担任生产小队组长。是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所在村农户饲养的鸡因病大量死亡。一些村民不听劝告,贪吃死鸡而中毒。我试着采写了题为《吃死鸡全家险丧命》的小稿件,有幸被《郧阳报》选中刊登。

第一篇作品的见报,让我鼓足了写作信心。1985年,我先后在《郧阳报》发稿20余篇,不知不觉成为当地“名人”。

时任郧西县关防乡党委书记张启坤得知消息后,翻山越岭来到我家,对我进行“面试”。1986年3月,我接到乡政府通知,调至乡文化站工作,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自从那以后,我坚持白天时时做“有心人”,晚上回到寝室挑灯夜战。1985至1990年,我在报社编辑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共发稿50余篇,还被评为“模范通讯员”。由于勤奋写稿、见报多,我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受到领导的重用,1992年被招录为乡镇文化站正式职工,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工作之余,我始终坚持写稿,对 《郧阳报》爱不释手。1992至2002年,共向省、市、县新闻单位投稿千余件,被采用的达600余件,连年被郧西县广播电台评为 “优秀通讯员”,曾三次被 《十堰日报》评为 “模范通讯员”。1998年9月24日, 《十堰日报》头版刊发我采写的一篇题为 《生猪难 “出嫁” 政府当 “红娘”》的报道后,有力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加快了全乡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00年,关防乡仙河流域农民种植的莲藕每逢盛花时节,便出现 “藕心变黄、藕秆萎枯、藕叶变黑”的 “红心病”,群众束手无策。我通过深入调查,精心采访,于同年11月21日写出题为 《莲藕连年死亡谁能开出良方》的报道,在 《十堰日报》和 《农村新报》刊发,引起了市县农技部门高度重视,派出专家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让莲藕 “红心病”得到彻底根治,保护了农民的 “钱袋子”,我也成为了全乡的 “新闻人物”。加之工作业绩突出,1997年,我被省委宣传部、原省文化厅联合授予 “全省山区优秀文化站长”荣誉称号。

2003年,随着乡镇机构体制改革,我改行从事广电网络经营工作。十七年来,因工作性质而很少采写稿件,但读报的习惯始终没改,并连年自费订阅《十堰日报》,不断丰富人生、提高自我。

三十五年,我与《十堰日报》一路真情相伴。如今,我的愿望是:在我六十花甲退休回家后,重新拿起笔,圆我“乡土记者”梦。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