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特色民俗闹端午

时间:2017-05-27 10:05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之一,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说陌生,因为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端午节,虽然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但十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端午民俗活动却也有着许多细微的不同。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李德甫

挂艾蒿 

端阳节一大早,十堰城乡的妇女就外出了,她们要趁着露水未干, 把艾蒿采回家。那些散发强烈香气的艾蒿被采回家插、挂在门上,屋里屋外都清香刺鼻。

十堰民间老话说,“五月五日午时,天神爷骑艾虎,艾虎上天堂,虫蛇入地府”。艾虎就是生在艾丛中的老虎,所以端午节家家插艾用来避毒。

5月25日,郧西县土门镇六官坪村村民付开霞与邻居一起制作香囊。图/记者 罗伟 特约记者 杨红霞

扎香囊

扎香包子也叫扎香囊、香袋,它是端午节人们挂在身上祈福保平安的民俗。香包内装桂皮、玫瑰、雄黄、兰、 菊、栀子、茉莉等香料和香药粉。香袋是用绸缎作袋装入香粉,外用五彩丝线缠绕, 所以叫扎香包。

因香包气味沉郁,清香四溢,里边装的有除毒的药粉,民间有“戴着香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香包子有菱角型、长方形、圆形,还有形态各异的动物,无不栩栩如生,灵巧而透着灵气。

摘五瑞草

所谓五瑞草,就是菖蒲、艾蒿、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丹。传说在很古老的年代,人间出现了“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月初五日占着重五,五毒最为活跃。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五毒为害,一刷子把天宫的五瑞草刷到了人间,人们就种植五瑞草治五毒,一直传到现在。后来织女又把属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五彩丝线带到人间,用丝线缠住五毒。五瑞草、五彩丝相配,在端午节可治五毒。

在十堰五瑞草已达十种以上,除上述外,还有夏枯草、灯芯草、槐枝、车前草、鱼腥草、 光明草等。

戴耍线

五彩丝线也叫戴耍线。端午节前的晚上,几乎每一个妈妈或大姐,都要给小妹妹、小兄弟在手脖子、脚脖子、颈上套一个五彩丝线结儿。 五彩线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象征,佩戴寓意吉祥如意。楚国大夫屈原投江后,人们就用五彩线捆粽子投到江里喂鱼,不让鱼伤害屈原的身体。五彩线缠了两千多年,堆起来可结成无数的网,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网。这五彩丝线是织女甩下来的,人们从端午节戴上,一直戴到七月七日,取下扔到屋顶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架起鹊桥。

喝雄黄酒 

5月26日,在高家湾社区居委会,社区干部和辖区居民一起举行包粽子迎端午活动。图/记者 章新俊

包粽子 

吃粽子传说是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吃了屈原尸体,投粽子于江中救屈原。以后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日就以粽子投江纪念。

十堰人包的粽子各地也不相同,两竹的粽子形状是立体四面四角形,包腊肉丁子。房县的粽子是两平面三角平体, 很少包糖心类,用白糖、芝麻粉配料,用筷子糊着吃。包叶有青粽叶、竹笋叶等。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水中泡半天左右,再把粽叶子洗净, 竹笋叶要先用水煮。

5月26日,在高家湾社区居委会,育才幼儿园的小朋友画彩蛋迎端午。端午节吃鸡蛋,也属于传统民俗。图/记者 章新俊

煮端午蛋

十堰民俗中有四句话,“吃了清明蛋,坛里不能闲。再泡鸡鸭蛋,端午当早饭。”咸蛋要盐水泡,也有用小灰加盐包的,端阳吃鸡鸭蛋是零食。在老郧县城,离城较近的农村。早在三月天,鸡鸭蛋满仓时,家家户户就煮几大锅咸蛋放冷,装进大罐子里,等到端午节家里吃一部分,再拿到集镇或划龙舟的码头去卖一部分。

熬五味羹

端午节十堰有些地方的人觉着吃粽子、鸡鸭蛋都是实气饭,还要有点羹汤缓解一下吃“干货”的单调味,于是根据五月初五这个“五” 字,煮了五味羹。即用酸菜、面酱、盐、桃、青菜,煮出来有甜、酸、苦、辣、 咸味的羹。

五味羹的产生与南三县高山缺粮有关。据传有一年春天雨水太多,夏粮洋芋无收成,到了过端午节还无饭吃,于是就把老酸菜、山果加进臭酱豆煮成羹。山区缺粮也缺盐,羹中少盐。谁知这羹煮出来味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又好吃。这时又恰在端午节, 人们就称这羹叫“五味羹”。

划龙舟 

古时农历五月五日是穿越十堰腹地的汉江的生日。这一天,黎明在久久期待中出现朝辉, 隐约飘来的鼓声,传遍汉江南北。五色五龙终于从晨雾中显现江面,划船人随龙的颜色穿着五种彩衣,在龙船上炫耀。

资料记载,在均州城、郧阳城,只见城楼上四面彩旗招展,江岸红灯高挂,家家艾蒿、菖蒲与彩旗、红灯、龙舟相映。郧阳府、均州府、 郧西县府的官轿、官马都到了码头江边,在“加油!加油!”的震撼声中,龙舟竞渡开始了。

踏麦黄 

踏麦黄即踏青,但田野不再是青绿,而是金黄麦浪催人割。踏麦黄,可以闻见麦熟的香味、听着布谷鸟“八个、八个”的召唤,山斑鸠不知疲倦地“咕咕咕咕”告诉农民麦已黄枯,应收割归仓了。乡人端午节不动土,不下地,在家吃喝玩, 有的是时间陪客人聊天。

接姑娘 

端午节接姑娘、女婿回娘家过节,从古至今没有断过弦。端午节当日,农村是很忙的,农民心中想的是把一年的期盼抓到手,把来年的希望播种到地里,这才是快乐。可端午节在三大节(元宵、端午、中秋节)中是不可不过的节日,旧时古老的除“恶”又让人们不敢不过。于是忙不开,就把姑娘接回来帮衬一下,就形成了“端午接姑娘,喝酒吃饭香”的民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央视《乡村大舞台》十堰特辑播出 十堰民俗文化登上央视舞台

    11月30日晚9时零6分,《乡村大舞台》十堰特辑在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十堰民俗文化登上央视舞台。

    2019-12-02 09:26

  • 十堰的端午民俗:插艾蒿、划龙舟、包粽子、佩香囊……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将到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十堰也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端午节期间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前夕,记者走访了诸位民俗专家,了解到十堰各地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

    2018-06-15 09:33

  • 二月二“龙抬头” 十堰民俗知多少

    2018-03-17 10:18

  • 十堰冬至民俗多和吃有关 冬至前后家家忙着腌腊鱼腊肉

    2017-12-22 10:26

  • 正月里来闹元宵 十堰民俗有哪些?

    花市灯如昼,人流如潮涌。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里闹元宵,是非常古老的民俗。俗话说:“腊月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十堰市各地区也十分看重元宵节,把元宵节看成和过大年一样。这一天,集体出动看花灯。在元宵节里,十堰究竟有哪些民俗活动呢?记者为你细细探访。

    2017-02-10 10:04

  • 向坝民歌

    向坝民歌源远流长,这里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文化“活化石”。向坝民歌多以山歌、号子、薅草锣鼓、五句子、丧歌等表现形式。歌词的思想内涵以艳、贤、谐、怨、哀为主格调,用以表达不同人物、不同思想、不同环境的鲜明个性。

    2016-11-28 10:37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