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心灵的远方看故乡

——兰善清《万古一地·郧阳》作品赏析

时间:2017-03-24 11:50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作者·作品简介

兰善清,十堰人,在郧阳区教育局任职,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以教育为终身职业,以写作为毕生爱好,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十堰市郧阳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曾出版了《笔照心海》、《我写故我在》等散文集,主持编写了大型纪实文学专著《郧阳雄风起长岭》、《浴火重生》等,主笔撰写了《创业之路——佳恒成长故事》,与著名作家梅洁合著了纪实文学《大郧阳归去来兮》。在《长江文艺》、《散文百家》、《芳草》、《女子文学》、《文学与人生》、《经济日报·副刊》、《湖北日报·副刊》、《十堰日报·副刊》等刊物、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

兰善清主笔撰写的《万古一地·郧阳》一书,把史料的搜集与田野的调查衔接起来,把历史的考据与文学的感悟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个故事和细节,抻开历史的皱褶、拂去厚厚的蒙尘、探析人文的底蕴,展现了郧阳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相交织构成的奇异光彩和丰沛神韵。该书出版后,立即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省市内外众多学者、作家纷纷为该书作序、写书评,给予了高度评价。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李兴艳

《万古一地·郧阳》出版后,兰善清老师对我说:“好了,我这辈子也算是对得起郧阳这片土地了。”其言语神情皆是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愉。我懂他的心情。

兰善清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又耕耘文学几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名满郧城。从他的文学作品里也看得出一个师者与学者的温度和风骨。他知道自己在为谁书写,所以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感情,或嗔或怒,或喜或忧,都触动人心。

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心。这种使命感和敬畏心,让经年累月穿行在大郧阳历史文化隧道里的他,站到心灵的远方看故乡,萌生了为郧阳写一部大型历史文化散文的决心,让这颗世界文明的珍珠便携在更多人身上。

他写史,写事,写人,写郧山汉水,写故园情深。丝丝入扣的逻辑,毫发毕现的脉络,绚烂诡魅的灵气,拂动人心的浪漫想象,表达的激情和渴望都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汩汩流淌着的传统文化血脉。

一路追寻他的文字,我仿佛能看到他肃然正坐,神思邈远,进行着写作的十年远征。他紧护初心,让灵魂与脚步同行,用尽洪荒之力,决绝地逆着时光走向那古荒的沧桑世界。历史的残砖断瓦,滚滚尘砂在他的身上抽打碰撞,劈啪作响,撕裂的伤口在奔跑中烈烈生风。而他一路向前,乐此不彼。他用大量翔实的史实,深情又理智的想象,进行丰盈有效的意象填补,生死肉骨,沉潜穿越,尘埃复尘埃,寻寻又觅觅,托举起造化之初的那一轮太阳,拾起一路的文明碎片筑起一道迤逦的世纪高墙。

一种山河浩然之气,贯彻郧阳的前世今生。

他为大郧阳拉开了一个壮阔、丰富、坚实的历史文化图景。

字词不语,人书可鉴。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一部郧阳赞歌

李冬梅

在我看来,《万古一地·郧阳》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一部文化散文,更是一部郧阳赞歌。

兰善清老师以严谨的笔法和倜傥的文学风范,将考古材料写得既有历史真实感又有文学魅力和文化魅力,其风格直逼余秋雨历史文学散文。全书以宏大的气势和磅礴的架构,拉开了山河万古的史诗大剧。

这样一部宏大的人类文明史,需要的学养储备和综合素质极高,没有经年的积累和丰沛的史学功底是做不到的。此书俨然就是一本郧阳文库,值得人人收藏且可传世。

全书语言诙谐风趣,妙语连珠。兰善清老师仿佛行吟歌者,一路行走在秀丽山川 ,一路低吟浅唱。时而根据传说浮想联翩,时而依据历史激情描写,即便《诗经》里短短几句诗句,作者也能讲述一段汉江岸边美丽的爱情故事。

通常文章忌讳华丽文字的堆砌,《万古一地·郧阳》全书充满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词,却没有令读者有堆砌之感,反而觉得恰如其分,我的郧阳当之无愧。它就是这么美这么闪耀!

郧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宇之宽广人莫及,宙之漫长逝快兮,物类丰盛本源同,坍塌衰变是奥秘。”

“推倒一世之志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功成不必在我任,江山代有人才出。郧阳优秀的儿女千千万万,他们如兰善清老师一般,坚守郧阳这方热土,他们对故土的挚爱和乡愁,都可触可感,令人动容。

虽说书已经读完,我却仍不愿释手,屡屡翻开,又屡屡合上。内心翻腾着无数浪花,为生于郧阳自豪骄傲,为长于热土心潮澎湃。

走进汉江文化富矿

杨万武

如果说郧阳是文化富矿的“万古一地”,那么兰善清老师的《万古一地·郧阳》则是郧阳文化的发掘者。

此书的结构上,兰善清老师从恐龙开篇。从恐龙的出生、灭绝,到“郧县人”的出世与立世,到辽瓦店子的4000年不断代,用了大量文笔,传达了那些不可能推断的可能。

他不是历史的直说,而是文学的幻想与幻象;他不是众生之合唱,而是个体集大成之后的立说与冥想。

当然,兰善清老师也可能有他另一面文人软弱的局限。也就是他结构上的硬性写作,将沉重历史文化的寻找与当代风光的目的性写作相联系,应该说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万古一地·郧阳》的文化寻根与当代目的性的胭脂米、东河春光、樱桃沟即景等等写作形成巨大的反差。除了结构上的书写,兰善清老师在语言上也是下了工夫的。特别是一些赋文,如《郧阳赋》、《红色南化赋》都是他很动心思的写作。

《湘江的才子与汉江的儿子》里,凌智民的屈原郧阳说,是兰善清老师很下工夫的。我对考证一向很是敬佩,凌智民的考证如何,还有继续的争论。但兰善清老师将凌智民介绍给了大家,使我们从此知道了这样一个 “屈原一样的人”在郧阳的土地上,为屈原在郧阳而奔走、呼告!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单页阅读
(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省城专家研讨兰善清散文集《万古一地·郧阳》

    来自省文联、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市文联的专家学者,在郧阳区就作家兰善清新近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散文集《万古一地·郧阳》展开深入研讨。专家学者们纷纷认为,该书是湖北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收获,堪称一部“精华版的郧阳文库”。

    2017-04-10 09:45

  • 《万古一地——郧阳》举行首发仪式

    作者站在人类文明起源的高度,书写了从白垩纪以来郧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史文化形成、变迁的过程。

    2017-01-23 08:12

  • 兰善清出版散文集《万古一地—郧阳》

    日前,由作家兰善清创作的大型历史文化散文集《万古一地——郧阳》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散文集被学术界称为“余秋雨散文式的文化盛宴,郧阳文化的精彩开示”。

    2016-12-26 10:18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