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寄托着无尽的追思。雨中,我来到郭老师坟前,伫立良久。想起他两鬓斑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颊,仿佛他正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
小时候,住在偏僻乡村,每天要早起步行到学校。晴天时,可以嬉嬉闹闹上学;若是碰上雨雪天气就遭了殃,鞋子、裤脚上沾满泥浆,打湿的鞋子也要穿上一整天。
那时,邻村学校只有几十个学生,一至四年级全是复式教学。刚入学那会儿,学校有两位老师,年轻的刘老师教语文,瘦弱的郭老师教数学,由于他很严厉,背地里我们都叫他“郭老头儿”。
郭老师上课时,碰到学生不听讲,眼神立刻凶狠地扫过去,整个教室纸片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到。学生犯错时,更是毫不留情。他从来不用细竹条做成的教鞭,而是直接用手握成拳头,把大拇指夹在食指和中指间,挨打时,额头立即留下指甲印。
记忆里第一次被他打,是在二年级。语文刘老师调到镇上小学,三四年级也撤了,郭老师既带语文,又带数学。一次语文课他正在讲古诗《画鸡》,我提前预习过早就背熟了,得意洋洋地玩起笔来,他突然叫我到黑板上默写,“裁”、“冠”、“满”这些笔画多的字我都不会,愣愣地杵在黑板旁,四肢开始僵硬,手心冒出细密的汗珠,还没回过神就挨了他的拳头。
“上课不听讲怎么会呢?别忘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严厉地呵斥我,我也不敢抬头看他,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圈。
被他批评以后,我反而学习更用功了。期末考试时,语文100分,综合成绩在镇上所有小学中名列前茅,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干瘪的双手在兜里摸了摸,掏出10元钱递给我作为奖励,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个好苗子,好好努力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他的话,求学路上,对我有很大的鼓舞。高中那年,听到他过世的消息,我吃饭的筷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心里猛地颤抖了一下,脑海里开始不断浮现他的模样,不再是严肃的面孔,而是慈祥的笑容,还有他从兜里掏出钱的情景。那一刻,我控制不住悲伤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哭出了声。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样子开始逐渐模糊。偶尔还会路过村里的学校,透过那遮掩的窗户,想起那个瘦骨嶙峋的老头儿,曾独自坐在偌大的办公室,埋头备课改作业,脊椎压弯了腰。
长大后,我也成了老师。刚参加工作那年,学生犯错不听话时,我总是压抑不住愤怒的情绪,暴跳如雷。我在学生的眼神里,分明看到了害怕、不安。不禁想起小时候的情景,想起那个老头儿少有的笑容,语声转而温柔起来。
清明上坟,归途中路过村里的学校,想到郭老师在这里坚守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我方才理解他当年的严厉,全是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爱意。我鼓足勇气跑到他的坟前,回忆往事,热泪盈眶。想起幼时求学,条件艰苦,却有郭老师的关爱。他当年的那些话语,我时刻铭记,为人师者,我也必将像他一样,用爱来温暖我的学生。
(作者:高霞 地址:十堰市北京路柳林小学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