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十堰日报共成长征文|与《十堰日报》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0-06-15 09:19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柯贤卿

《为家乡人民争光添彩 武汉部队某团郧阳籍退伍战士开展文明退伍活动》一稿 (载原《郧阳报》1984年10月25日第三版),是我在原武汉军区某团政治处服役期间刊发的最后一篇稿件,也是我在原 《郧阳报》刊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自此,我跟 《十堰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结识报社的第一位编辑是时任郧阳报社编辑部经济科科长欧金华。当时全省移民安置工作现场会在郧阳地区召开,我负责会务工作。在从黄龙大坝到各参观点的途中,欧兄为我介绍了报纸栏目设置,指导我针对栏目投稿。后来,我的作品频繁发表在原 《郧阳报》上,其中不乏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各种体裁。

1988年11月,我调至竹山县委宣传部宣传科(后另设新闻科)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2年间,我的成长过程无不镌刻着党组织和部领导的培养与关怀,也因与 《十堰日报》的相识相伴相知而受益。

过去信息传播手段落后,我经常跑到报社送稿。 《大山开山门 竹山大发展》等三十多幅组照在头版头条和其他版面头条刊发,其中 《日本客商的惊叹》获中国地市州报好新闻二等奖。

竹山县 “十星级文明农户”及系列创建成功经验,之所以能闻名全国且越创越新,跟十堰日报社老师们的政治敏锐、精准判断和新闻业务指导密不可分。1994年3月24日, 《十堰日报》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刊发了我采写的 《从“精神乞丐村”到文明 “满天星”》,成为全国首家在重要版面宣传 “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媒体。此前, 《人民日报》对麻家渡镇罗家坡村 “两个文明”建设严重失衡现象进行披露后,竹山县把党的政策、综合治理、生产致富、农业科技、义务教育、社会公德、婚丧嫁娶等列为 “十颗星”,将每颗星细化为具体内容,再以实际分值量化考评,通过农户对照 “十颗星”自己评、相互评和村党支部终评, “十星创建”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稿刊发前,时任要闻部主任张明奎多次打电话向我核对相关细节,其认真的态度令我至今难忘。后来,在时任副总编辑孔祥翔、副总编辑潘承田、记者部主任王清、战友杜虎、好友陈立波等编辑老师的启发下,我前往武汉邀请新华社驻湖北分社记者邱贤成到竹山,与他联合采写了 《竹山县推行十星牌管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阅签: “请派人去了解情况,学习经验。”随即,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农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媒体在重要时段和版面对 “竹山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经验作全方位、多层级的系列报道。由此,竹山经验在全国推广。原定在四川绵阳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建设工作会议改在了湖北武汉召开。

2001年,行政单位机构改革,我从竹山县委宣传部调任县文化体育 (新闻出版)局局长。期间,即使工作再忙,我也不间断与十堰日报社老师们的联系。五年间,在 《十堰日报》刊发 《在创新中发展文体产业》等体会文章20多篇。2015年10月,我被原国家人事部、原国家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自京返堰时,十堰日报社派出三名记者随原市文体局领导到火车站接我,可谓情真意切!

到十堰艺术学校工作后,无论是在综合协调部门,还是在领导岗位,我始终不忘给十堰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投稿,并荣幸地被聘为 “特约记者”。

(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