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旅游,我有话说”征文一等奖】关于武当山旅游转型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3-26 14:58 来源:秦楚网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张震

2018年2月12日,市委书记张维国在旅游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讲话,对武当山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体部署。8月24日,特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明云在深入学习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精神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三大活动”随之开展,“四种精神”凝聚人心。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将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洗礼,一次十字路口的起航,一次武当大兴的宣言。笔者深受启发,略有所思。

一、武当人的三大使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市委书记张维国在2·12现场推进会讲话中对武当山进行了三个定位:即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之都、民族文化中心。围绕三个定位,笔者认为武当人应有三大使命,即为仙山复大兴、为民族传文化、为生命立境界。600年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武当山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兴;600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武当山兼备天时地利人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兑现张三丰的预言,正当其时。未来十年黄金机遇期,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迎来武当山历史上第二次大兴。这是武当人第一大使命。作为中国国教道教圣地、汉水文化发祥地,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符号。在传承创新的同时,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中国智慧,武当人使命在肩。这是武当人第二大使命。旅游发展到今天,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人生理念是最佳吸引物,生活方式是核心竞争力。打造康养之都,传播人生理念,构建生活方式,旅游让生活更美好,康养让生命更靓丽。生命的境界,尽在武当南岩宫四个大字:福寿康宁。从理念到实践传播生命观,这是武当人第三大使命。

二、武当旅游总体布局

武当山旅游发展在定位上不求大而洋,只求小而精而特,有内涵的国际旅游小镇。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可分四大板块,即主体景区板块、五龙宫板块、城区板块、太极湖旅游区板块。

主体景区板块---心灵的牧场。主要含金顶、紫霄宫、南岩宫、太子坡等景区,在保持现有设施的前提下,开发清修、问道等业态,打造心灵的牧场。

五龙宫板块---度假的福地。业态上开发山地度假产品,如野奢度假酒店、树屋、乡野别墅、道文化主题度假酒店等,可与安缦法云、悦榕庄等合作,营造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世外桃源,发展全球顶级精品度假村,打造为度假的福地。

城区板块---生活的乐园。为生活服务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同时展现地方民俗、真实的生活状态。将整个城区按照道文化改造,体现小而精而特,有内涵,并逐渐改变百姓生活陋习,提升素质与形象。让老百姓融入旅游,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让文明、淳朴、善良、诚信、快乐、长寿成为武当人民的标签,体现出“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

太极湖旅游区板块---养生的天堂。主要为康养度假及服务配套,打造康养小镇。引入大资本运作,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道文化+康养主题”度假区,将道家思想、道教教义、理念、生活方式等融入业态,所有的项目在设计时,应以产品的观念、景观的理念精雕细琢。康养小镇的所有服务设施、项目要成为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最终形成宗教养心、山水养性、文化养神、运动养身、生活养情的养生格局。

三、打造产业集群

结合武当山实际,笔者建议盘活现有资源、开发新的业态、整合区域景点、发展全域旅游,将吃住行游购娱中每个要素打造成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1、吃有特色。一是树立大武当观念,将鄂西北所有小吃名菜、特色餐饮汇聚到武当山,保持地方特色。二是对现有农家乐统一规划、改造,要有“农”的氛围,“家”的味道,“乐”的体验。三是打造吃的遗产。选一个村庄,引入社会资本,按照56个民族56种风格,开发56家农家乐,每个农家乐从设计建设、建筑、食材、餐饮、服务等原汁原味代表一个民族,必须作为经典来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景观。

2、住有品质。理念上,把所有酒店住宿体验当做旅游吸引物来打造,游客为了体验住宿而来武当山、停留下来,享受慢生活。一是将武当山现有宾馆酒店统一规划,尤其对大多数低端普通宾馆、旅馆进行改造,引导业主转型,发展家庭公寓、民俗、客栈、精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等。二是引入资本发展中高端度假酒店、道家文化主题酒店等。三是以行业协会为阵地,对酒店业主或管理人定期培训。

3、行有乐趣。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取消现行的公交车。在山下太极湖旅游区、城区、新区等引入有武当文化特色的旅游小巴士、小火车,将各区域、景点串联起来,游客及百姓居民均可乘坐,要确保安全、便捷、车次多,百姓也能适用。小火车命名为“武当号”,在设计上,小火车当做旅游吸引物来创意设计,可以融合张三丰等武当文化元素。

4、游有体验。体验旅游时代,要树立旅游产品就是核心竞

争力,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景区距离不是问题,问题在产品。只要产品做到极致,不愁没有市场,不怕没有游客。

一是增加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中消费。线路设计上大约每10分钟有拍照,每20分钟有故事,每30分钟有惊喜,每1小时有停留,2个半小时有餐饮消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二是导游词要有不同版本,分儿童、学生、官员、专家教授、其他成年人等。

三是将购物店变成旅游体验景点,比如主题式购物店、情景式购物店,游客进入购物店,被情景氛围打动,甚至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总之,让体验无处不在。

四是发展全域旅游。武当山30个村庄,30个项目产品,一村一品,发展主题农庄、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武侠主题儿童游乐园、乡村客栈、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地、户外运动等业态,丰富旅游产品,完善产业链条。

五是区域融合。一方面将景区、太极湖旅游、快乐谷、太极湖新区、城区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推广。另一方面将十堰市区、周边县市纳入武当山线路产品,制定武当旅游菜单,逐步打造经典线路产品,培育成品牌。

六是树立市场观念。一方面改变观念,将部分旅游设施交给市场。比如老子博物馆、太极剧场等,由国内一流团队来经营,逐步打造为国际精品。市场化经营,专业化运作,专业人干专业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所有的新建项目一定要深入调研,精准分析市场,适应甚至引领市场需求。万不可项目建成后,几年内就适应不了市场需求,成为烂尾项目。

5、购有个色。一是业态规划。将现有的6条商业街进行业态规划,变为主题商业街,购物店要以景观理念设计,体现主题风格、或情景式体验。

善水街:打造为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街,引入资本,在周边县乡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在善水街进行加工、包装、设计、研发、销售,可以开发中药材、药膳、药浴等,在全国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政策扶持)。

金街银街:打造旅游文创街。与专业团队合作,进行文创设计。制定优惠政策,围绕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吸引全国青年来创业。

尚玄天街:道文化用品主题街。围绕道文化用品如道服、香炉、香、道教音乐器材、道家文化书籍、书画、武术器械等进行研发设计、销售、批发。

三丰广场:打造鄂西北农特产品街,把鄂西北各种农特产品汇集到武当山,从设计、包装、销售,形成集散地。

元和观沿街:农家乐为主。

玉虚街:将鄂西北小吃汇集到玉虚街。

二是培育文创品牌。与专业团队合作,成立旅游文创研发中心,围绕武当文化,每年举行武当国际文创设计大赛,拿出100万元,对各等次奖项进行重奖。不断推出经典爆款文创产品,逐步建立武当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

6、娱有去处。引导市场发展主题休闲书吧、休闲茶楼、养生SPA、主题酒吧等,解决休闲娱乐的短板。

四、旅游市场营销

1、总体思路:品牌引领,产品为王,渠道制胜

2、品牌提升

近年来武当山品牌营销很成功,品牌知名度在全国领先,但市场增长与品牌知名度不匹配,可以说是一流的品牌,三流的市场(主要原因在产业链单一,新业态新产品不足)。鉴于武当山目前实际情况,建议在形象品牌上保持热度,巩固行业地位;在产品品牌上,持续推广武当369,打造经典线路产品,不断丰富品牌内涵,以“问道”、“养生”为内核,通过推广系列产品和主题活动促销培育子品牌,对接市场,形成主品牌为引领,子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

3、市场拓展

树立产品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市场规划为引领,以创意活动为引爆点,以产品为核心,以新媒体为主要手段,通过政策刺激、渠道建设、终端促销、媒体宣传等。实施细分市场,应用大数据,着力精准营销,精耕细作,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4、营销策略。

每年选择一个两个市场作为主攻,平均每个市场培育期为3年,当一个区域市场成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市场,如此逐步拓展。针对每个重点市场,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针对不同人群,推介内容不同,线路产品有所侧重。在营销口号上,要用一句话提炼武当产品。在方式上,善于用网络化、通俗的,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切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推介。网络营销上,善于借助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炒作;同时建立线上渠道,推广、销售武当山线路产品。

5、战略联盟

积极争取省旅游委成立“一江两山”联盟,把“一江两山”打造为世界精品。然后通过“一江两山”来辐射湖北其他景区。具体来说,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每年各自出资,联合做市场推广,每年确定两个市场作为重点开拓,市场成熟后再滚动下一个市场。制定联盟旅游菜单,每条线路均含三家景区,用5年打造成精品线路。

五、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高端人才。培养、引进“3+1人才”。“3”即三大高人:文化高道、武术高人、策划高手。具体来说,培养文化高道。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圣地、汉水文化发祥地,应有一位能像参延法师那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红人物,能用现代生活语言,通俗解读传播道文化、汉水文化,并对武当道文化进行创新。培养武术高人。武当山作为武当武术发源地,中华武术两大主要流派,至今没有一位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对武当武术进行里程碑式的创新。政府应着眼长远,培养、包装一批武当武术名人,如武当七侠、十大金刚等,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引入旅游策划高手,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对武当山产业、市场、文创等进行策划。

“1”即一批专业团队。围绕旅游转型、业态规划、市场营销、旅游文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与专业团队合作,借智借脑,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二是建设导游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导游、旅游社经理人等人才。注重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以高级导游、小语种导游为重点,以中级导游为主体,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三是成立武当山旅游发展顾问团。在旅游业态、策划、营销、文创、饭店管理、旅行社、智慧旅游、文化、武术等方面,聘请全国行业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实战型人士,纳入武当顾问团,建立人才库,服务武当山发展。

六、武当文化

成立武当文化研究中心,对武当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继承创新,构建武当文化理论体系。一方面通过“文化+旅游”,为特区旅游发展铸魂;另一方面让武当文化成为武当山的软实力、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为后世留遗产。首先要回答武当文化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也就是唯一性,在传播的时候能够用一句话提炼出来。

1、武当武术---武当山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来看,业界大多认为武当无拳,更无武当武术理论体系;从长远来看,我们武当人应注重传统武术文化研究,避免武当武术文化断层,否则,50年、100年后,武当武术从理论传承体系上面临断层、消失的危险。目前研究武当武术的学院及专家很少,民间传承人一方面大多数年龄偏大,真正研究武当武术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后继无人;另一方面大多武术分会、馆校热衷于养生等项目,挣快钱,沉下心来真正研究传统武术的寥寥无几。因此,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建构非常迫切,这是对武当武术负责,对中国传统文化负责,对后代人负责,更是我们武当人的使命。

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出台政策,一是建立武当武术传承人数据库,成立武当武术专家委员会和武当武术发展基金会;二是引导鼓励各传承人在传统武术理论上继承创新,定期举行评审。对于评审通过的,给予基金奖励及相关荣誉。三是引导各传承人通过传统的师徒带,培养后备人才,同时支持武当武术传承人参加全国各类赛事,对于获奖者分别给予奖励。四是完善武当武术传承人政府津贴制度。五是制定武当武术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武术养生产业化发展。

河南陈家沟,2000年代初,开始闻名全国。他们聘请全国专家对陈家沟武术进行理论建构,鼓吹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从理论源流、派系等证明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进而大肆宣传。同时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陈家沟包装、推广陈式太极拳,并打造了“八大金刚”,在全球出名。即便在当代,很多人不认同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但是50年后,人们自然就习惯、接受了陈家沟的武术地位。这就是为未来创遗产。

2、道教第一圣地---武当山的身份证。作为道教圣地,武当山要找出与全国其他道教名山的文化差异,要构建武当山自己的道教文化体系,同时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围绕道教音乐、建筑艺术、道家养生等文化进行创新,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引领时代思潮,进而形成新时代道教思想高峰。这是影响未来的制高点。为进一步奠定武当山道教圣地地位,建议充分发挥武当山道教协会的作用,由中国道教协会联合中央电视台以及网络主流媒体,在武当山开办中国道文化讲坛,节目由海内外高道大德、专家教授等进行系列开讲,以通俗的语言解读道教、道家文化,形成精品节目,并可以出版相应的文化典籍。让文化品牌带动旅游发展,融入旅游发展。

3、建立武当文化传播矩阵。目前武当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上仍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线上传播。建立多语种(如中英俄韩语)武当文化门户网站、公众微信号、官方微博、APP,利用深受年轻人青睐的火山视频、抖音等媒介,将武当文化源流、武术、建筑、历史、传说、故事等纳入其中,打造一站式传播平台。二是全球化推广。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一支武当文化巡演团队,在全球巡演。逐步在各主要国家、地区成立武当文化中心,传播中国文化。同时整合各武术馆校、海内外民间社团组织等资源,在海内外传播武当文化。三是培育武当文化名人。培育、包装、打造一批武当文化名人如武当七侠等,推向世界。四是打造品牌活动。将武当国际文化旅游节打造为国际性品牌活动,要进一步创新举办的形式,发挥市场机制,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为国际性武术赛事品牌,比如武当国际太极拳联谊大会、武当武术擂台赛、武当武术锦标赛等。

(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