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道教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与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完全一致。现今,武当山在谋求转型,在破解武当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提出将武当山打造为“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之都,民族文化中心”,恰逢其时。武当文化、道教文化思想已与国家发展理念相契合,应该说,武当又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承、提升武当的核心文化价值,再度擦亮武当?我个人认为,围绕武当的宣传,无论是电影、电视专题片,还是世界性的道教论坛和道教活动,我们总在武当文化的表面与“道”的圈子里打转,从仪式到仪式,从景物到景物,从故事到故事,仅仅止于少数人的普及、宣传,没有发掘出武当蕴藏深广的文学价值,所以难以广泛的深入人心。
文学最能直接触及人的心灵与灵魂,而诗歌则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广泛参与的文学形式。武当这个词根所蕴含的文学诗歌因子很多:武当的海拔与陡峭、云雾与霜雪、仪轨与建筑,生命的平衡、和谐,自然、灵性、瑰丽、奇崛、玄妙、神秘、澹泊、虚妄、道、太极……用诗歌来擦亮武当,就是用诗歌来构建武当旅游文化的主体框架形式和核心内容。
定期举办一次武当国际诗会(或者武当国际诗歌节)。通过诗会的形式赋予武当更多的文化内涵,展示武当新形象,诠释武当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向世界传播武当的文化自信力。活动可与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诗刊》等联合主办。活动可由开幕式、道与诗高峰论坛、武当诗歌奖颁奖、道教仪式展演、道教音乐会、诗歌朗诵会、采风活动、音乐诗歌演唱会等内容组成。邀请国际国内的顶尖诗人,相约武当,来武当采风游览观光,用诗歌发现武当、歌咏武当。
由具有国际国内声望的权威诗人组成评委会,搞一个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顶尖的诗歌大奖“武当诗歌奖”,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征稿范围为全球华语诗人、诗歌爱好者,征稿时间半年以上,诗歌包括现代诗、散文诗、诗词,融入武当文化、道教文化、汉水文化以及水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描述武当,抒写武当,传播武当文化。单首诗50行以内,组诗、长诗总行数200行以内。最后将每年的获奖作品与选出的部分参赛稿件,编辑成册公开出版发行,可定名为《武当国际诗会》(注明某年)。
“道与诗高峰论坛”,可以依据武当文化创立一种“天人合一”的诗歌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新山水诗流派——武当诗歌派。可以邀请一些大学人文教授、学者和诗歌评论家参与,以体现其权威性与专业性。高峰论坛就是对这种诗歌理念进行梳理、阐述和探讨,为打造一个国内顶级诗歌活动品牌进行理论建构。
其间的武当诗歌奖颁奖、道教仪式展演、道教音乐会、诗歌朗诵会、采风活动、音乐诗歌演唱会等都需要精心策划、准备。最好把活动定在道教节日里进行。请本土走出去的诗歌大咖王家新做形象大使。一年一度如果过于频繁,可以两年、三年举办一次,只要坚持5年、10年,效果就会出来。
我是武当山脚下的一名本土诗人,十年前就开始创作长诗《武当之上》,那时就在梦想用诗歌擦亮武当,作为一个十堰人,不写武当就对不住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也一直期待武当能更好。2018年9月底我作为获奖诗人应邀去新疆参加2018年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颁奖活动,去之前就看到了“武当旅游我有话说”的征文启事,我一直在想,怎么为武当的再度发展出点力?“用诗歌擦亮武当”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如果要实施,还得需要具体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