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旅游,我有话说”征文三等奖】武当随想

时间:2019-03-26 16:06 来源:秦楚网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陈焕新

我的家乡襄阳离武当山并不远,可在此之前从未来过。少时家贫,每年的假期也都帮着父母忙于田间劳作,到了后来上高中考大学,家里因我从一贫如洗变得负债累累。

每每念及至此,总是愧疚不已。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了,父母并未因我有丝毫懈怠农活,依然如我儿时记忆里那般在田间劳作。每次回家,我都会劝父亲少种点地,他一人包了十几亩地。母亲在家里带着俩个小侄儿,地里的活帮不了多少忙。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让他少干一天都不行,总是说“我还干得了,一直干,直到干不了的那一天,不给你们添麻烦”。每说一次,我便加添一层负罪感,自责不已,我已经长大了却没有给父母减轻一丁半点的负担。我的父辈们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农民思维方式,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人愿意做农民吗?恐怕没有了吧,有的话,也只能做农民工了。

2004年的夏天,我带着一床陪伴了我大学四年的床被来到武当山景管局,面的车随着山势在巍峨的群山间盘旋而上,山高路陡,隔着玻璃感觉悬崖峭壁好像贴面而过,生于平原地区的我头晕脑胀,也不知怎么到单位里报道的。

在办公室做了几年文案工作,后辗转几个中队,巡逻于各个景点,转来变去,没变的是这一身的装束。

2014年阳历年的第一天,父亲把我女儿从襄阳送过来,我带着女儿徒步去爬了趟金顶。虽说是在武当山已经十多年了,以前在护林防火大队每次巡山走的都是乌鸦岭至金顶的明神道,偶尔也会走一趟琼台至金顶的小路。早上天气很冷,琼台至金顶2010年新修的神道上游人廖廖。上一次我走过这条小路的时候大概是在2007年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神道。早上八点钟的时候,带着女儿随心所欲漫步在深山旷野之中,不见游人,不闻人语,只是偶尔传来鸟鸣在山谷间回荡。九点多钟的时,山谷间才能看得见阳光斜射的余光,忽然之间还能遇见一两个从金顶下来的游客。

每当听到前面传来游人的声音,八岁的女儿总会跑得忽快,“妈妈快点,前面有人,我们快撵上”。看着女儿一路小跑,一如我小时候的欢快。岁月真是毫不留情,十年风霜让我大学生崖的铅华退尽,化作世俗人妇。越往上爬,山路愈加曲折,蜿蜒在峭壁之间。2004年第一次上武当山时远远看见的崇山峻岭大概也就是这几座山头,快到金项的这一段路,愈加陡峭,险峻之极,不知道明朝朱棣在那个时代派出什么样的能工巧匠才修出这样盘桓在只可仰望不可触及的峰巅之上的古神道。

到了山顶的时候天气也没那么冷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拉着气喘吁吁的女儿极目远眺,凌绝顶,众山小。在万籁俱静之下,忽然想到这是一座神山,历代修仙求道者在此修炼,真的就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吗?不见得。历代道人之所以在这里修炼,上接天庭,下俯众生,除了鸟语,没有人言,隔绝尘世,能言善听者唯我一人。我修炼的目的是为了上传天意下救众生,天上人间合二为一,天意人道在我这里才能顺畅传达,我才是众山之主,这才是道家修炼的宗旨,天人合一。

沿着新修的神道,越近金顶路越陡峭,以往的时候只是在远处才能看见的绝顶而今就在身旁,你如此巍峨,而今只不不过在我身旁,你曾经神秘的面纱终在我面前一览无遗。

下午的时候女儿嚷着要到逍遥谷看猕猴,可惜来的不是时候。夏天的逍遥谷游人最多,十里长峡,黑白天鹅戏水在一泓清水中,成群的猕猴也不全藏在满山尽绿大山中,时时出隐于栈道中,拦住游客讨要果食。

每当遇到三月三、九月九道教重大节日,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的善男信女身着道家礼服,弹奏着各种我叫不出名堂的法器在紫霄宫举行法事活。置身在烟雾缭绕,仙乐飘飘中会想起鲁迅那句话: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的思绪会拉到遥远的天际,汉民族远古图腾崇拜、祭祀活动是不是也这样?应该是吧。作为一个武当山人便有了一种自豪感,中国道教最大的祭祀场所就在武当山紫宵宫,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浓厚的道家气息。

过了这十年,我的口音也与本地人无二,上街买菜,已经没有人听得出我是异乡人了。我也早已由当年的青涩变得世俗,经历了生活的挫折,以为自己明了世事,当愈挫愈勇之后才发现生活远不如我相像的那么简单。或许终日沉浸于这大山之中,多了一份厚重,一份宁静,呼吸着武当的仙山灵气,沾染了道家文化的墨香,感受着宗教氛围的熏陶,少了一份躁动。

毕业来到武当山,恍然间十四年已经过去了。再过十年、二十年,当我老了,我还做武当山的一株小草,长在逍遥谷的山崖,或长在南岩古神道地角,默守着游人的往来,没有夏花开放的惊艳,没有一树擎天的挺拔,随秋风起落、不扰游人;随季节轮转、冷暖自知;随岁月沉淀,悲欢自饮。

守在金顶,感激每一个晨起晨落,与阳光对望,默守着夕阳西下。

在太极湖畔,揽一湖秋水,风起随风,云落淡然,朝与白鹭齐飞,暮摇渔舟唱晚。

在紫霄宫外听一曲云水禅心的道乐,静默这一世的安然。

(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