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房陵

时间:2019-09-19 09:39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李剑

房县,古称房陵郡,因 “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室”而得名。当地神农文化根植深厚,忠孝文化源远流长,流放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向往。

我家住在十堰城区,以前只是听说过房县山清水秀、风光无限,还有许多传奇的故事,但我并没有去过。自我娶妻生子后,对房县情有独钟,这与我的妻子有关。我的岳父母是房县城关镇居民,我第一次到他们家时惊奇无比,五十多岁的岳父母看起来健康、乐观、热情、善良,更让我感叹的是,岳父母竟培养出了两名博士生,实属不易。这与他们家良好的家风、家教有密切的关系。

我的岳父母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我的妻子为长女,现在是十堰市中医医院中医师,他们的次女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现在武汉某高校任教,生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岳父母的儿子最小,是武汉大学的博士,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面对他们,我顿生敬畏之心,更感叹岳父母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用良好的家风、家教,把他们的儿女培养得这么出色。可是岳父母却说: “这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房县是诗祖故里,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学习气氛,生活在这样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孩子们自然受到感染。” 我满怀期望地对妻子说: “你在这么良好的学习型家庭中长大,能否发扬你们家良好的家风、家教,把我们的儿子也培养成知书达礼、爱家、爱国、爱学习的有用之才呢?”妻会意地点点头说: “我们一起努力吧!”婚后,我们一家经常回房县看望岳父母。我们漫步在风景秀丽的西河两岸,看着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两岸青山扑面而来,享受着“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舒适氛围,心里幸福极了。

后来,我了解了一些房县的历史,七里河文化遗址记录了50万年前人类的活动踪迹,3500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房陵文化圈悠久深厚的底蕴。中华诗祖尹吉甫,采挹《诗经》传唱至今;孝子黄香,万古流芳;中宗李显,励志房陵,喚起人们对文化之源的追思……在这片热土上,淳朴忠孝、善谋实干、奋发图强的房县人民,用 “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的实际行动,将房县 “诗祖故里、忠孝名邦”的美名发扬光大。通川陕、扼襄阳、达汉江的 “一江两山”交汇点,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诗和远方。写到这里,我才知道什么是房县、以及房陵的最佳诠释!

走在房县的街头巷尾可以吃到很多有名的美食。房县小花菇、黑木耳、黄酒、黄花菜等成为地方有名商标,食用菌、中药材等,享誉省内外。野人谷、野人洞、观音洞等地风光美如画,诗经源、古南河等湿地蕴藏生态宝藏。曾经交通落后的房陵,正逐渐成为十堰南部的交通枢纽,成为宜居、宜业的山水之城。

千里房陵,人杰地灵;河岳山川,绿意盎然。今日的千里房县,我们的美丽家园。

(编辑:宋梦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 众志成城——十堰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礼赞

    2020-12-03 10:01

  • 白奶奶的小广场

    早上八点多,老汽配厂小区人声鼎沸,居民们正围着墙上一张告示议论纷纷。告示上说,小区外那片荒地要搞绿化,要求垦荒种菜的居民尽快把地里的菜清理了。

    2020-12-03 10:01

  • 晚秋

    晚秋时节,本该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却被霏霏细雨笼罩。蒙蒙雨幕中,所有事物都被薄薄的雾气笼罩,如梦似幻。道路两旁的树木和枯黄,开始最后的较量。

    2020-12-02 09:13

  • 怀念母亲

    前些天,我回了趟老家。来到母亲墓前,看到母亲的坟头芳草萋萋,不禁鼻酸,流出泪水。我的母亲,一位勤劳、慈祥、善良、坚强的好妈妈,在八年前的端午节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难以承受的悲痛。

    2020-12-02 09:13

  • 奇妙云盖寺

    2020-12-02 09:13

  • 致敬十堰

    2020-12-02 08:55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