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艳:有力量才能担使命

时间:2019-10-12 12:34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指示要求,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宣传系统开展了增强“四力”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经过两轮评审,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7名,直观锤炼、检阅了全市宣传思想队伍“笔头”功夫,收到了提能力、添动力、增活力的良好成效。为激励全市宣传思想干部进一步将增强“四力”转化为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具体行动,现将部分优秀征文作品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有力量才能担使命

李兴艳

历史更替,弦歌承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知道来自何处,也知去往何方,迢迢路途中前行的本领和方法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也开出了良方,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练好本领,践行使命。

扎实脚力: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扎实脚力,要迈开腿,走下去。“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二十世纪的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用勇气和生命为世界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影像经典。郧阳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周家山2010年参加了郧阳38批(次)艰苦卓绝的南水北调移民外迁全程摄影,即使高烧39.5度,骑摩托车摔伤,在炎炎夏日,他也从未停止过奔跑的脚步,努力抓拍下每一个刻骨又精彩的瞬间,为南水北调中的郧阳故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扎实脚力,不但要走进现场,更要走进生活。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无论新闻舆论,还是文学创作,“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唯有走近,新闻报道才可亲可信、深入人心,文学作品才跃然纸上、活色生香。

扎实脚力,从庙堂之上到百姓之家。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党不断成长进步的成果,它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作用更多集中在领导干部身上。如何让它传输到社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温润每一片土地?即如郧阳建立了百支 “理论+文艺”基层理论宣讲文艺小分队,进村进校进工厂,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明澈眼力:能瞭望前哨,能洞察纷纭

明澈眼力,善于在平常中发现。《长江丛刊》在培育作者上有一句有趣的办刊宗旨:“你发现生活,我们发现你。”作为一名基层作家,我觉得很荣幸。我们只要睁开眼,苦也在其中,乐也在其中。只要我们用心听,民生的幸福在其中,挣扎也在其中。而唯一怕的是,我们患上了“近视眼”,或“选择性耳聋”。

明澈眼力,做到在纷繁中分辨。新闻舆论工作者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瞭望者,对于各种新闻事件需要用“火眼金晴”去区分真假、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然后对症下药。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舆论和忽如其来的舆情,能够快速准确地研判,积极引导,澄清谬误,果断处理。

明澈眼力,能够在表象中洞察。新闻是时代的前哨,文学是为民族培根铸魂的工程,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光荣的使命,厚重的责任,对我们作品的高度、深度、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清醒明澈的洞察力,看到事件表象后面的本质,挖掘人物与故事里丰盈的灵魂,分清大江大海的主流和支流,看清局部的细节与宏观的真实。

深化脑力:多思多想之深,独立思考之新

深化脑力,要有独立思考之精神。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政治上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新闻舆论、网络思潮,贵在众声喧哗中坚定自我,贵在乱云飞渡守护初心。

深化脑力,要有勇于创新之思维。创新不是平地起高楼,创新是不忘出处的进发,是活学活用的智慧。例如,郧阳区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郧阳四六句、快板、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给群众、唱给群众、讲给群众,很受群众欢迎,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同理,之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必须随着时代创新,用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方可让其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深化脑力,要有直抵问题之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新时代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两个中心”建设的要义是精准研判,找准问题,超前规划,尽锐出击,协同作战。其中问题意识是前提,作战模式是关键,让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文化建设更有目的性,更具前瞻性,更有战斗力。

勤练笔力:宣传战士以笔为剑,十年炼磨披荆斩棘

勤练笔力,要耐得板凳坐得十年冷。曾经有文学朋友问一位老师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办法。老师说:多读,多写。平地起高楼,一书十春秋。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写了34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了19年,柳青为了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把家从北京迁到陕西,一住就是14年。哪个不是默默无闻坚守着漫长的清冷和寂寞,才取得传世的成就?

勤练笔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017年,兰善清老师的历史文化散文集《万古一地·郧阳》出版,全书既具史学肌理,又有闪耀着文学的担当。兰善清老师的写作一直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本能,为世路掌灯的善良,对郧阳这片土地的热爱。

勤练笔力,以笔为剑,变化无穷。笔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手中的剑,笔力是基本功。好脚力、好眼力、好脑力皆通过好笔力来展现。在如今这个媒体形态丰富、高度融合互动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笔力已经不仅限于写好文章,还应当用好镜头,讲好故事。

时代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光荣使命,更远的出发,只为更深的抵达。坚实的脚力、明澈的眼力、深邃的脑力、高强的笔力,是我们前进的底气,护身的铠甲,坚守阵地、开疆拓土的武器。有了这些,无论世情多么斑斓交织,无论眼前如何波谲云诡,无论风景如何壮阔无边,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在历史发展中赢得主动,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守好职责之土,铸好民族之魂。

(作者单位:郧阳区委宣传部)

(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