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全媒体时代纸媒记者如何增强“四力”

时间:2019-10-12 12:36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指示要求,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宣传系统开展了增强“四力”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经过两轮评审,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7名,直观锤炼、检阅了全市宣传思想队伍“笔头”功夫,收到了提能力、添动力、增活力的良好成效。为激励全市宣传思想干部进一步将增强“四力”转化为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具体行动,现将部分优秀征文作品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全媒体时代纸媒记者如何增强“四力”

彭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全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如何结合全媒体发展的时代特点,更好地提升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工作者的 “四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全新课题,也是每一个传统媒体工作者重点努力的方向。

在基层一线“抓活鱼”中增强“脚力”。在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时代浪潮中,碎片化、空洞化、庸俗化信息满天飞是读者的最大困扰。越是信息泛滥,越突显出“好新闻”的重要性。好新闻的评价标准有很多,但究其根本还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赢得群众的喜爱。群众爱读的好新闻出自哪里?有一句话说,双脚沾满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深情。基层永远是新闻的富矿。纸媒记者要始终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作为自己的制胜法宝,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让新闻作品能够满足人民期待、经得住时代考验。

学会利用新媒体工具增强“眼力”。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纸媒工作者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跳出传统媒体看媒体发展形势,学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媒介资源和信息渠道,有效整合各种信息内容、生产要素,增强在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型社交平台上发现有效信息和有价值新闻的能力,通过与新媒体的互动,寻找用户感兴趣兴趣话题和民生关注的热点,从中择优采集进行深度采编和刊发报道。

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增强“脑力”。纸媒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不足在于缺少互联网思维。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万物互联、万事互联、万众互联,能不能跳出传统媒体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媒体发展、引领新闻生产,将决定一名记者在全媒环境下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既要有敏于发现的眼睛,又要有深刻洞察的头脑,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本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打牢专业功底,加快知识更新,掌握好“看家本领”。

练就多种“语言”写作本领增强“笔力”。切实增强融合意识,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提高全媒体采编能力,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真正成为“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增强受众意识,研究受众特征,把握受众需求,精准定位,量身定做,互动传播,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增强创新意识,大胆进行业务探索,创新语言表达方式,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纸媒语言、视频语言、网络语言等不同的写作风格完成新闻作品,通过“妙笔”的表达呈现,更好地反映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更好地讴歌亿万人民的奋斗实践,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统模式与新模式共存的时代,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的人才战略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为记者增强“四力”、创造精品力作提供坚实保障,这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

重构媒体人才规划。把全媒体人才发展战略作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根据发展目标,认真研究现有人才队伍的现状,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找准制约和影响人才成长、培养和使用的症结,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法,坚定走人才强报、人才强社之路。

优化原有人才结构。把引进新鲜“血液”与内部“挖潜”统筹推进,更好地“盘活”采编团队,建立健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人才梯队,尤其要重视专家学者型采编人才、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多媒体融合型技术人才、高层次职业经理人等的选拔与培训,全力打造全媒体人才高地。

改革考核分配制度。坚持考核分配向深入基层、采编精细、鲜活生动、大胆创新、传播效果好的作品倾斜,鼓励纸媒记者主动增强“四力”,践行群众路线,奔赴新闻现场,掌握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素材,结合全媒体传播特点,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精品力作。

(作者单位:十堰日报编辑部)

(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