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十堰”获奖作品展播】重剑无锋

时间:2018-11-22 10:57 来源:秦楚网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尚诗

穿过一个又一个悠长的隧道,低气压下耳膜轰隆作响,窗外的风景倏尔闪现倏尔顿入黑暗,跨越广袤的陕地,我从祖国的西南回到家乡的土地。相比于七年前离开家乡的怅然,如今归来,在这绿皮车上多了几分从容,与魂牵梦绕的土地多了几分心意相通。看到这重峦叠嶂如绿绸带般的大山,骨子里又多了几分安然,每每看到这一切,我总想起渡边淳一所说的顿感,他说钝感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那绝妙的钝感力就如同铁观音,初尝会觉得它的迟钝、木讷而涩口,品味后方能体会它深层次的茗香,一种生活的宽广,一种生命的大度。那是这片土地特有的顿感,是这座城市山与水、人与物、风与俗之间潜藏的力量,它朴拙无华,如重剑无锋。

十堰的顿感,是和平淡然的心境。我曾经坐着小车穿越着十堰县城的小镇,宽阔的省道边上是一排排两层的小楼,让人疑惑不解的是,人们总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后来在小镇生活的几个时日,我也习惯了坐在门口,小镇的日子很安然,晚上很早就变得很安静,夜晚人们经常会搬出小板凳坐在外面,头顶着星空,脚下是广袤的土地,靠着门槛,听着吹过县城的风就快睡着。后来我走过很多地方,这种淡然的心境也一直伴随着我左右。即使是在机械极度发达的时代,在十堰仍能找到安然的归属,过马路时司机会默契地停车等待,这是城市的山水、风土人情孕育的不言自明的默契和崇德向善的传统,是和平淡然的心境的传递,是十堰特有的顿感。

十堰的顿感,是专心致志的坚守。七年后我重返家乡,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想象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曾是大山里的穷山沟。时间像是蜿蜒在山间的公路在家乡的土地上蔓延回转,城市和乡镇也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将一个城市从削峰填谷开山建设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专心坚守的执着,如武当山古建筑历经六百年毅力不倒,也正如南水北调的十年,十万大军肩挑背抗,背井离乡。在这个巨变和转型的时代,这片土地所拥有的顿感祛除了城市的浮躁与悸动,就像那温润的河风,使一切暗藏的力量都柔顺地、坚韧地涌流,冲击着每个城市建设者的心坎。

十堰的顿感,是厚积薄发的力量。我从外地来到十堰的朋友总跟我提起十堰人的热情和特色的黄酒,他说他永远无法拒绝黄酒的美味,也无法逃离黄酒的后劲。十堰就像是这一坛特制的黄酒,这片土地的顿感就是这个股子后劲儿。十堰这个城市在并不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酝酿着无数鼓舞人心的故事和精神,有三线工程的牺牲精神,有东风援建的马灯精神,有丹江人民的奉献精神,还有南水北调的创新精神,更有几个贫困县的扶贫攻坚精神。“十堰另一个名字叫坚强!”市委书记曾流着泪评价十堰这个城市,谁也没想到十堰这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小城能够和实力雄厚的茂名进行比拼,谁也不会想到人们围在广场上紧张地盯着手机一齐紧张地为十堰投票的场景,也更不会有人想到十堰在不懈的努力下会登顶魅力中国城。

当你切身处于十堰,你才会体验到那种原始的顿感,更会明白往往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接近生活本身的质地,钝感是一种微妙的智慧,它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颇有大智若愚的意味,是坐看花开花落的平和与淡然,也是心思一致,不问雷霆的坚守,更是厚积而薄发的力量,这片土地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绝妙钝感力,使其朴拙无华,如重剑无锋。

(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