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的吃法很多”

秋天的柿子

时间:2016-09-05 16:44 来源:十堰晚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周宗华

作者地址:郧阳区五峰乡政府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悠悠。今年立秋早已过去十多天了,但秋老虎却很凶。

晚饭后,我和几个同事到汉江里去泡澡。走到西峰一处菜园边,看到菜园里十几棵柿子树枝头挂满的果实已经快成熟了。

柿子过去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农村老百姓的主要副食。“过了七月半,柿子就成饭。”这是往年家乡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

柿子的吃法很多。一是七月半以后,直接上树去摘成熟的柿子,家乡人叫它烘柿(即熟透后颜色通红的柿子)。二是摘下欲熟的柿子(颜色橙黄),带回家,放在粮食或衣物里捂熟后食用。家乡人叫它“暖柿子”。三是深秋后摘下黄柿子,放在家里阴凉通风的地方,搁熟后食用。时间一般为三五天,农村叫“懒柿子”。四是腌柿子。从树上摘下未成熟的青柿子,拿回家,放在坛子里,装满水腌着,一个星期后可以拿出来食用,吃着很香甜,农村叫腌柿子,也叫甜柿子。五是摘下即将成熟的柿子,用刮皮刀刮去柿皮,切开或直接挂起来晾晒。柿皮可以单独晾晒。约一个月后熟透,成为柿桃或柿饼,放在木箱里,开春拿出来食用。这时候,柿桃、柿饼、柿皮上堆积了厚厚一层霜,非常清香诱人,让人胃口大开。此为艰难岁月里农民度过春荒的绝佳食品。六是喝柿子酒。摘下整树柿子回家,捣碎后掺上酒曲发酵,满月后烤出柿子酒,咂一口又香又甜,是农村待客的上品。家人干活累了,舀半杯一喝,马上来了精神。在过去极其漫长的艰苦岁月里,家乡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喝着柿子酒度过来的。

小时候,家里每年也晒柿桃、柿饼、柿皮,但往往不够吃。一般都是壮劳力们早上每人抓一把,塞进嘴里充饥,然后上坡干活,我们小孩子只能偷着吃一点。至于柿子酒,更是大人们的专利,多数拿出来待客。

好在邻居们都有这东西,大人们上坡干活后,孩子们就冒出来,走东家,窜西家,挤门缝,钻地道,翻箱倒柜,到处找吃的。找着了先吃一阵,然后再抓几把揣进衣兜里,作为“储备粮”,下次再掏出来享用。有一年,我们一帮小伙伴频繁光顾一家乡邻的粮柜、楼顶,只一个星期,他家的柿饼没见了一大半。 “东窗事发”,我们这一帮“作案者”被几家大人联合调查了好长一段时间,吓得我们赶紧老实了。

记忆中,父亲是极爱吃柿子。有一天中午,父亲上树去摘熟透了的烘柿。刚一伸手,触动一个葫芦大的马蜂包。俗话说:捅了马蜂窝,蜇死难逃脱。这下麻烦大了,只见成千上万只马蜂“嗡”的一下就把父亲给围严了。父亲屏住呼吸,爬在树上一动不动,任凭马蜂在身上嗡嗡叫。半个多小时后,马蜂们见对方没什么反应,危险解除,便都回巢了,虚惊一场的父亲悄悄溜下大树。据父亲讲,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吃柿子时遇到过和他一样惊险的场面,有人被蜇死了,有人从树上摔下来,落下终身残疾。因此,上树吃柿子,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要特别当心。

眼下,柿子树在我的家乡几乎消失殆尽,柿桃、柿饼、柿皮偶尔在超市里才能见到。一个“以柿为食”的时代结束了,但那些记忆中的柿子,却让我永难忘却。

(内容来源十堰晚报,转载须经十堰晚报授权)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