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王国里的寻觅 ——竹溪印象

时间:2016-10-26 09:04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王必胜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著有 《邓拓评传》、《东鳞西爪》、《散简》等数本散文评论集。多年编有散文、随笔年选图书。近有散文《单位》获北京“老舍文学奖”和《散文选刊》主办的“2014度华文最佳散文奖”。曾多年获新闻出版国家图书奖。

竹溪,鄂西北山城小县,名字不由得想到生态景观和山水风景。在华夏版图上,竹溪地理位置近乎居中,经纬度大略交叉于中国地图的中心点。西北面的秦岭,挟汉水逶迤而来,西南与巴山交臂,东通荆楚,南抵神农架,秦、渝、鄂交界,三方四面,接壤互通,形成一个特殊的地理区位,遂有了山水自然的奇妙和人文风情的独特。

山因水而媚,水因山而丰。这里是南北气候区划过渡的分水岭,秦岭巴山在这里形成犄角之势,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97条,林地面积390万亩。绵延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的森林,曲曲折折的溪流,玉成了一派生态自然的奇妙之地。竹溪所辖的33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六点八,植被覆盖率八十三点九。汉水泱泱,五河交汇。汇湾河、泉溪河、竹溪河、柿河、堵河齐聚,在新洲镇一带形成“五水归一”的景象。竹溪有各类植物204科,被列入濒危国际贸易公约的野生植物有62种,珍稀的有桫椤、红豆杉、珙桐、小勾儿茶等,在拥有十八里长峡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四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中,可见它们身影。物华天宝,造化天成,山高水长,为竹溪生态的丰茂,添薪加柴。

生态为时下热门话题,人们衡量幸福指数也注重生态的考量。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关注生态,也就计算蓝天晴日多少,尘土雾霾大小,而竹溪一年百分之九十七的空气质量为“优”。置身这片绿色世界,没有生态的焦虑。明丽的蓝天,洁净的空气,养眼的绿色,是这里最珍贵的生态福利和幸福指数。

行走在这片绿色世界,忽而路断林密,山重水复,忽而流水人家,柳暗花明。竹翠,溪清,万物生动,很好地诠释了“竹溪”二字的含义。那天在通往万江河的路上,时隐时现的小溪,崎岖蜿蜒的山道,板桥掩映,奇花生树,炊烟人家,稻禾清香,依稀感受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胜景。听说,不远处就有一镇名桃源,远古时期这里为古庸国,武陵、桃源,曾为当时的地名,而桃源古镇的许多物象,可当作陶公笔下现实版的风景。夜宿新洲镇,山前碧波清澈的高山湖,秋月高悬,更发思古之幽情。在这秦巴山脉、汉水流域盘桓的唐代诗人,不少名作恰是眼前的写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今相通,思接千载,诗意与现实同美。绿潭青草、修竹茂林,或隐或现的山居灯火,岚烟缥缈,宿鸟啾啁,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当年的商贾从巴渝、荆襄之地,北通长安,走出了如今仍斑驳可见的鸡心岭古盐道,以盐茶为主的商道,蜿蜒千年,风雨沧桑,留下不尽的人文话题,也使竹溪自然生态注入神奇的内涵。

然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被称为楠木故里的地方。山中半日穿行,是为了这片珍稀的楠木而来。离县城40多公里的新洲镇烂泥湾村的高坡上,偌大树群形成绿色阵势,枝叶纷披,高者30余米,矮者也两层楼高,树干修直,遒劲密匝,并不规则地生长在水汽氤氲的半坡中,静静地凝望着群峰。这是湖北省境内最大野生楠木群。誉为国树的金丝楠木,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材质好,柔韧度上佳,防虫拒腐,历久不朽;透气性也高,尤其是纹理,呈各类图形花样,色泽高贵,暗香袭人,自古以来在民间誉为树中黄金,也视为名贵林木的公主,是历朝历代的皇宫建材,也有皇帝的龙座、床榻,选用上好的楠木制作。

眼前这楠木丛,400多棵大小不一的树,集中在近8亩地上繁育。最大的一棵已有400多年历史,尊为树王,粗壮身躯要三四人合抱,四周专有栅木护卫。几棵稍细的老树,横七纵八,各自顶天立地般伫立,身躯黛青亮色,在秋阳中尽显勃勃英姿。“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的古柏诗作,庶几神韵相似。近看,躯干不同纹理,如衣料花纹,也如木耳状,大者似一幅抽象山水扇面,小的如硬币,因树龄不同,色泽各异,细腻与粗犷,平滑与粗糙,不一而足。有人称道楠木树纹的美,是树中极品,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楠木根部却有结痂,几乎树树不拉,令人好奇。这痂块,好像受了什么重创,“创口”大小不一,大的长约一尺,宽有一拃,其形状像葫芦,或柚子等。据说这是楠木自然生理现象,名为“满面葡萄”结瘿。楠木傍坡而生,枝叶多在顶端,形成宽大树冠,身子却光溜赤裸,经风沐雨,而长长的根系外露在石块与泥土间,交错缠绕,受山泉长年浸泡,根蒂泛绿,在杂草污泥中,如蛇蟒蛰伏,因此多了一些神奇传说。山泉、石块、泥草,还有水汽,阳坡,形成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阴湿,草稀,土少,却也顽强生长。要不是亲见,难以想象名贵如斯的黄金树、公主树,如此负重隐忍,令人敬畏,令人唏嘘。也许,当其成为板材有了实用价值时,她的雅致脱俗的品性才可显现。其实,楠木对生存环境要求高,多是在南方的高山密林和水源涵养优良的地方,生长期长,一般60至90年成材,是林木中寿星,最长者可逾千年。有资料称,贵州的一株楠木,专家鉴定已有1300年的历史。

竹溪古时为大庸国,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大庸版图统一为楚。历史悠悠,风华赓续,遗存积淀,也风化消散,而楠木似乎也没有得到特别关照。在竹溪的植物王国,她始于何时,不得而知。至少,晚近才有竹溪楠木成为皇宫客人,如同公主出嫁,走出深闺的记录。清代同治年间修纂的县志《古迹》中说:“慈孝沟距县城60余里,地势幽狭,两岸峭削,水出柿河。其地昔年多大木,前明修宫殿,曾采皇木于此。”但是,这“皇木”的采伐、进贡的细节和场景,多年来人们在不断寻找史料依据。后来,一处石崖诗碑的发现,“皇木”开采之事,得以确实。在竹溪南部鄂坪乡一个山沟,半个世纪前,村民偶然发现山头峭壁上字迹斑驳的石刻,考证出这与当年采“皇木”史实有关:“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未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堂成矣,皇图巩矣。”此为嘉靖三十七年湖北光化县知县廖希夔所撰。当年,为修复故宫,皇宫下旨在南方找寻上好楠木,秦巴山区、汉水流域为其一选,近邻的光化县廖知县,受命一路西寻,在竹溪柿河一带的东湾村慈孝沟里找到。官差玉成,岂不快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一则仿《诗经》的文字,赫然立于楠木的发现处,流传乡里。往事成了史迹,先民之功,后人敬仰,这诗,这石,不经意间留下了历史证词,也丰富了楠木故里景观的故事。而今这石刻成为省级保护文物。

从那楠木丛林往下,有数百步陡峭的阶梯,缆车必不坐,徒步下去,正好体会自下而上瞻望的感觉。回头望,那片楠木林,高与天齐,而青黛如玉的树冠,在袅袅山风岚气中,如一片祥云,兀自飘然,无论春夏秋冬。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