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我的母亲

时间:2020-09-12 08:42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鲁斌

我出生在房县风翅沟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除了山还是山,有的山就仿佛贴着你的鼻子,挡住了你的视线,举手可得,村里别的再也没有什么。在山上有些沟沟凹凹的地方,零星地分布着一片片耕地。母亲就在这些耕地里种上小麦和苞谷,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我家有兄弟姊妹7个。在我上初中时,家里生计有些难以维持,哥哥姐姐为给母亲分忧,提出不读书了,回家务农。母亲得知后,将哥哥姐姐叫到她面前,让他们跪下保证,今后不准有这种想法,必须在学校安心读好书。之后,母亲除了照顾好地里的庄稼外,还提着竹篮子购进食盐、火柴、糖果、小玩具等日常用品,在村子路口售卖,以增加收入来维持生计。一年四季,她顶着风吹日晒,蹲在村口守望着过往的行人。若从远处望去,她就像“乞讨者”的模样。

当时,我不懂事,觉得母亲这样形象不佳,因为当时在我们村里有一种说法——那些挑篮售卖的人都带有欺诈性质,游手好闲、品质不好的人才会这样干。母亲的做法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我强烈不满。每当星期六放学回家,我都绕开村口避着母亲。若当着同学面实在绕不开,我碰见母亲也假装不认识。其实,我心里不高兴还有一个原因:母亲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卖东西不会被人骗吗?因此,我们兄弟姊妹7个一致反对母亲这样做。

然而,母亲不顾我们的反对,坚持在村口卖日用百货。几年下来,她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学费、生活费,而且还攒下点钱。后来经村里同意,她在村口盖起3间房子,正式开办了商店。母亲的商店小有规模,不仅解决了村里人买东西难的问题,而且还将村里特产卖了出去。乡里乡亲之间有啥矛盾,都喜欢到母亲的商店前来坐一坐,唠叨一下,母亲总是充当裁决者,把大家说得乐呵呵的,这里俨然成了村里的“调解中心”。

我们兄弟姐妹7个读完了书,在城里都找到了工作。母亲身边没有人陪伴,我们接她到城里来住,她却提了一个条件,就是不具体跟谁住在一起,要在城市边缘租房住。我在方山路与红卫街办交界处租了3间平房,母亲就搬了过来。一周后,我回来看母亲,见她将其中一间房改成商店,重操旧业。那时,母亲已经65岁,我们接她到城里是为了让她安享晚年,她却又忙了起来。我为此与母亲大吵一架,母亲却不生气,仍然经营着她的商店。

母亲没有在城里生活过,我时常担心她不能适应城里的生活。有一天,母亲的邻居告诉我:“你母亲为了熟悉公交路线,从起点坐到终点。”邻居阿姨还说:“你母亲总说,她不识字,当了一辈子睁眼瞎,一定不让你们兄弟姊妹走她的路。”

为了不让我们辍学,母亲从在村口售卖到开商店,辛辛苦苦维持家里生计。直到她去世也没有告诉我们,她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发现母亲压根没花我们每个孩子给她的生活费,这些钱她用塑料袋一一包扎好,那是她准备离开人世后最后一次给我们的馈赠。可是,我们又用什么来回报这沉甸甸的母爱呢?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我的孩子已在大学读博士,不会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可我总是会想起母亲当年因为缺钱受的煎熬。想起这些,有时甚至心口发痛,我会独自走到五堰街上,傻傻地看着那些来来往往上了年纪的阿姨,试图寻找母亲的影子,却总是无果而归……

(作者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