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红薯记

时间:2020-11-07 08:46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段吉雄

当秋风甩着大步从田野里掠过而没有遇到一点儿阻拦的时候,季节已经开始在向着更深处挺进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所有关于丰收的记忆全部都尘封于大地,等待着一场雪来慢慢撬醒。

一片褐色的植物瘫倒在地上,体内绿液尚未完全流尽,远远看去,有点像这个季节傍晚的云彩。作为整个田野最后的守护者,它们见证了小麦、绿豆、玉米、芝麻等农作物的成长和成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薯有资格给每一种农作物写下鉴定语。

那些曾经葳蕤的红薯叶此刻被农人们堆积到了一边,小山一样。孩子们在上面翻滚着,嬉闹着,几只小山羊淹没其中,专门挑一些新鲜的叶子,抓着季节的尾巴最后享受着汁液鲜嫩的新鲜草料。玩累了,吃饱了,小孩儿和羊就一起躺在叶子上面,在秋阳里各自咀嚼着一眼就可以望穿的心事。一堆堆凸起的土堆里埋藏着秘密,究竟有多么大的惊喜,此时谁也不知道。镢头跃跃欲试,早就忍耐不住了,在风的撺掇下,从农人的手中滑出朝着土层奔去。

一双粗大的手提着红薯的根茎,轻微一抖动,那披着一层薄薄细土的红薯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雀跃起来。圆润的身体把粉红色的外衣撑得鼓鼓的,椭圆的形体憨态可掬。清冽的秋阳在红薯细腻的皮肤上来回翻滚,一不小心就滑倒在上面,顺势就跌落到农人的汗水里。有白色的浆液从红薯茎部渗了出来,浓稠得像是封存了一个世纪的蜜饯,奶白色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给萧条的田野披上了一袭高贵的风衣,浓烈的鲜嫩再次游弋在每一处田间地头,收获的气息瞬间又沸腾起来了。

太阳被这热气腾腾的场面刺激得再次心潮澎湃,梦回到了个把月前的秋水长天。田地里,红薯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你拥着我,我抱着你,来回不停地挤搡着。一把嵌有菜刀的长条板凳走了过来,农人们趁着晴天把它们切成薄片,晾晒成红薯干,这样就可以把收获转化成一片片银色的记忆,长期安放于村庄。

嚓,嚓,嚓……红薯与刀刃摩擦的清脆声喧嚣起来,随之升腾的还有浓郁的甜浆味,这声音和气味让已经趋于安静的山谷又苏醒了。喜鹊兴奋不已,来回折腾着向路过的风报告着她发现的一切;麻雀歪着脑袋,趁人不注意,叼起一块细渣起身就跑。忙碌的人们哪儿管得了这么多,吃吧,吃吧,在大自然面前,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丰收的季节,就是应该一起来庆贺。

旁边有一块空地,从泛白的土坷垃就可以发现腾出有一段时间了,地表的水分都被秋风带走了。农人提着一篮子白花花的红薯片朝着这边走来,双手抓紧箩筐,一声暗喝,箩筐绕着腰从左到右画下了一个半圆,之后戛然停止。那些白花花的红薯片欢呼着,带着湿漉漉的青春,在空中摆出一道优雅的造型,蹦跳着跌落在干燥的地面上。接下来的时间里,它们将在阳光和风的帮助下,把体内水分迅速排完,养分伴随着季节一同进入冬眠,待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演绎一场精彩的饕餮大戏。

房前屋后的红薯窖睁大眼睛向着山坡眺望,一眼望穿秋水。离地面丈余深的窖底里,两个宽大的侧窑已经收拾得干净清爽。经历了夏的淬火和秋的洗礼,里面的黄土温顺得像母亲的胸膛。没有虫兽的足迹,只有来自地层里古老的气息和温暖,那些红薯躺在这里过冬简直再好不过了,任凭千里雪飘,或者冰冻三尺,都与这里无关。而且,越是外面寒冷,里面越是温暖。

一担藤条筐在农人肩膀上荡着秋千,在一路欢声笑语中,红薯就从山坡上滑进了村庄。红薯窖旁,一个盛满了混合物的大盆正在夕阳下端坐着,里面混浊的液体露出宽厚的笑容。一瓢瓢的药水沿着筐顶浇下,浇完一遍后,就再来一次,农人的目光顺着瓢里的水一次次地抚摸着那些红薯,所及之处,写满了无尽的温柔。

等到满筐的红薯都接受了药水的洗礼后,一条紧张的绳子便把它们小心地送到了窖底。那里,女人已经等候多时了,像是迎接归来的孩子,她轻轻把竹筐移到侧窑里,用双手把里面的红薯一个一个捧出来,然后再轻轻地安置在地上,顺着窖体摆成一排。一边摆还一边歪着头打量着,看到哪个站歪了,伸手拨弄一下。那眼神,那模样,分明是伺弄熟睡的孩子。一排摆完了,回到起点,在第一排上面再码一层,还是那般温柔,还是那样小心。一投足,一举手都是轻手轻脚,生怕弄痛了它们,吵醒了它们。

当第一缕朔风到来的时候,山岗上的红薯片早已进入了村庄的梦境,而那些躺在窖里的红薯则扯起了均匀的鼾声,它们都在孕育着一个个温暖的梦境。有雪的夜里,站在红薯窖口,可以听到一场激情澎湃的讨论。那是红薯和红薯之间,红薯和大地之间,大地与苍穹之间的激烈辩论。如果内心足够安静,还可以听得到全村所有红薯窖里的鼎沸声音,里面有村庄骄傲的呐喊,有农人们绵厚的鼾声,还有季节翻身时扯动骨骼的声音。

(作者简介:段吉雄,80后。作品在《长江文艺》、《福建文学》、《滇池》、《人民日报》等刊发。著有探案系列小说集《罪案终结者》。有数篇散文600余次入选中学教辅和全国31省市高中、初中语文试卷。)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