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翼
北风把口哨呜呜一吹,孩子们就成了冬眠的蜗牛——缩进温暖的“壳”里几乎不露头,冬日的乐趣便止于看动画片和玩手机、电脑了。遥想我辈儿时,物质虽匮乏,有趣的游戏倒不少,生龙活虎的小伙伴能把凛冬闹腾出夏天的火热,哪还有“冷”字的容身之处呢!
“挤暖暖儿”是彼时盛行于学生中的热身游戏。每当下课铃一响,各班男女生都争先恐后去抢占各自教室的前后墙角,“首席”往往会被前排同学占据,其他晚来者依次往后续,男生一队,女生一队,全抱着膀子挤挤抗抗齐声呐喊发力,以挤掉最前边的“饺子”为乐事。被挤“下锅”的“饺子”继续排在队尾,游戏循环往复。及至短暂的课间十分钟结束,男女生各归座位,人人面红身暖,气喘吁吁,从头到脚都冒着热气儿。
性格内敛不爱凑热闹的同学会结对在操场边“拍火柴皮”。“火柴皮”即火柴盒封面,印有多种图案。山乡闭塞,花哨漂亮的火柴盒很少见,仅有限几个品种:《白蛇传》系列图画绘制最精美,被玩友公推为“老大”;“二当家”是“寿星”;排名第三为“八仙”;再往下依次是“霍元甲”、“陈真”等牌子。“拍火柴皮”分几个步骤,首先两人各出一张牌,按照上述约定俗成的图案等级“比大小”,“小”的一方须把牌交给“大”的一方发牌;发牌人将两张火柴皮重叠后从中对折,折角朝向地面用力一掷,如果两张牌被撞翻,牌便归发牌人所有,双方继续出牌玩下一局;若未被撞翻或只有一张被撞翻,则进入“拍”的环节:发牌人手掌拍地,靠人为产生的风力来翻牌,如不成功,再换对方来拍,以此类推,直至将牌拍翻才算赢。“拍火柴皮”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诸如折牌深浅、掷牌以及拍地面的力度、位置都得拿捏好,否则有可能一败涂地。
下雪天,堆雪人打雪仗固不可少,玩腻味时,便有顽童趁火炉边大人不在时表演惊险刺激的“捏火炭”。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游戏:欲将火红的木炭徒手从炉子里取出,讲究快、准、狠,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尖轻轻掐住木炭温度相对较低的边缘,瞬间抛出炉外,整套动作须干脆利落一气呵成,掌握要领即可安然无恙。
冬腊月新甘蔗上市后,甘蔗摊旁整天围满“劈甘蔗”的闲人,孩子们喜欢这种游戏。玩法:将甘蔗头梢及叶子除去,左手扶着立于地上,右手操刀,先在甘蔗顶端比划几下,待胸有成竹后松开左手,右手旋即挥刀劈下,被劈掉皮的那截甘蔗即归玩家所有,然后换人再劈,双方交替,直至整根甘蔗劈完,二人比战果,谁劈掉的皮最短谁买单。这项游戏技术含量较高,须眼力、速度、刀法三位一体方能获胜。
旧时有趣的冬日游戏不胜枚举,它们激活了一个个清冷萧索的严冬,涂描出多姿多彩的山乡风情,如今已渐行渐远。每到这“北风卷地百草折”的时节,总让人不由自由地咀嚼回味。
(作者地址:郧阳区白浪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