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奋斗的起点力量的源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时间:2021-04-25 08:42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余晓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的成长历程。七年知青岁月,坚定了习近平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初心,是他治国理政的历史起点,也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起点,让我深受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扎根农村、热爱农事、感恩农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扎根农村,身到更要心到。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一待就是七年,在很多次回城上大学、招干等机会面前,他总显得不那么积极。而是始终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很快学会了当地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赢得了群众衷心拥护支持。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把农村当成干事的舞台,而不能当成“镀金”的平台,把自己当成农村的一部分、农民的一分子,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把脚印印在农户的门坎里,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中,了解真民情、建立真感情,让群众愿意讲知心话、道疑难事、说真想法、提好建议,提高我们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热爱农事,眼到更要手到。“习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在带领大家建沼气池时,他不仅带着大家出去学习,而且大到什么材料、什么地点可以做,小到每一道裂缝怎么才能修补到最好,都会亲自去问、亲自去试,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参加过一些考察学习活动,看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好的经验,不能看过了就过了、无动于衷,必须结合实际、借鉴落实。同时,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既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又要有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农村工作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对策,既要敢想敢干,又要亲力亲为,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学一个怎么做,决不能当甩手掌柜、“包工头”“二道贩”,要真正把为群众谋利、为发展助力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感恩农民,情到更要行到。毛泽东主席曾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习近平插队到农村,没有把自己当作失意的知识分子、城里来的娃儿,而是很自然地说出“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他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的一员,群众也把他看成是自家人。从这时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根植于习近平内心深处。在治国理政中,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不管工作岗位调整到哪里、职位升迁到哪里,都要时刻把自己看作农民中“普通”的一员,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让群众满意。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