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近距离审美——读冰客《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

时间:2021-07-28 08:36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柯洵洵

我与冰客见过几面,自以为对他有所了解,可是拜读了他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著文艺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之后,我发觉我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个诗人,出版过《河西村》《总有一条路通向故乡》《故乡的原野上》等诗集。读完他的文艺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后,才知道他还是十堰本地知名的文艺观察家和文艺评论家,对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戏剧、民俗、盆景、奇石等艺术都有真知灼见。

对一篇文章的认识跟对一个人的认识一样,光靠读几篇作品,恐怕对文章作者难有深入了解,还需要近距离接触和深层次解读。冰客具备这些条件,作为十堰市作协副主席、《十堰晚报》记者,他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是十堰文学艺术辉煌历程的见证者和书写者,同时,他还采访了十堰地区许多文艺名家,深入研究他们的作品,可谓既知其人,又懂其文,写出来的评论很深刻,也符合作者意愿。我理解,冰客将书名定为《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也包含着这层意思。

《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分为文艺观察、作品解读和文苑艺说三部分,基本上都是对十堰本土文艺现象的评说和文艺作品的解读。通过评说和解读,冰客向十堰本土作家、艺术家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也间接向人们表达出他对家乡文艺事业的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会倾情讴歌。冰客在他的诗集《河西村》后记里写到:“乡土永远是我一生的情结,在我精神的故园里,‘河西村’这个虚拟的而真切的地名,早已成为我故乡的代名词。”在诗集《河西村》获奖感言里,冰客说得更清楚,“河西村”就是十堰大地,就是一个存在或不存在的地名,他在我的心灵中永远是美好的,永远是一片神圣的土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冰客把十几年来写成的评论文章汇集成著时,他已经对十堰文学艺术做出了莫大贡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蔡家园说:“本书的评论对象大多是基层作家艺术家,这也是被主流评论家常常忽略的一个群体,冰客的评说凸显了他们的存在。”“凸显”这个词太贴切了,对这些默默耕耘在十堰本土乃至湖北的作家艺术家,冰客把他们推进了主流评论家的视线,并且从艺术的角度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从这个角度看,冰客自觉不自觉地担负起了发现十堰文艺之美的重任,成为了十堰文艺评论的先行者和推介者。这部文艺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不仅入选了2020年湖北省签约制文学艺术创作扶持项目获得扶持,还获得了第十一届湖北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优秀奖。

十堰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历史厚重绵长,文化多元交融,许多人从这里截取一鳞半爪就在文艺圈赢得盛名。从冰客的文艺观察来看,十堰还有大量的文艺现象没有经过梳理,更没有生产出能够综合立体反映十堰历史文化的传世经典作品和文化巨人。反观现当代文学史,这样的人物和作品是很多的,比如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之于湘西,老舍之于北京,莫言之于高密,陈忠实之于白鹿原。然而,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写出这样的作品,绝非易事,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维度的孕育涵养。对十堰来说,地利已经有了,天时可遇不可求,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致力于培育人和,营造一个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对文艺创作来说,所谓人和,就是文脉延续的内在规律,是文艺创作所需要的深厚土壤。从冰客的文艺评论集《文学场景与艺术表达》可以发现,十堰的文艺创作氛围非常浓厚,无论是弘扬传播本土文化,还是吟唱抒发个人情怀,都有佳作频频出现。然而,这些创作大多都是自发性的,都是满腔热情“我手写我心式”的创作状态,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的泥潭。在这种状态下,冰客的观察与评论显得尤为重要,他引导文艺创作者进行自我审视,相互之间开展思想与艺术交锋,从而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打下了基础。

( 责任编辑:徐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